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 10月29日,伊利股份亮出搶眼三季報,其1-9月的營業總收入達到235.25億元,同比增長22%,取得凈利潤5.63億。這一數字已經超越伊利2008年奧運年全年主營業務收入的總和。而在此前的6月7日,伊利股份終于摘掉了黑暗的ST帽子。如果將時間線拉得更長一點,可以發現,自2009年以來,伊利已持續跑贏全行業,無論是營業額還是利潤增速都高居行業第一。這一切意味著,這個乳品行業的老大,在籠罩中國乳業近3年的三聚氰胺陰影下,撥開云霧見青天。有分析人士指出,靠著“后三聚氰胺時代”的優秀業績表現,伊利穩坐中國乳業冠軍的位置已經毫無懸念。 這背后,離不開伊利董事長潘剛,這位35歲時臨危上任的少帥,領導著伊利這艘大船一直穩健地航行著,即使連續幾次身處“險境”,終究扭轉乾坤。在成功實現又一次的絕地反擊之后,潘剛接受了記者的專訪,解密伊利如何重回乳業老大的地位。 其中,針對乳制品行業最為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潘剛指出;“歷史已經給了我們教訓。”“重視奶源建設,加強對原奶的安全控制,是企業的生存之本,合乎自然規律,同樣也是企業自然價值的理性回歸。” 他指出,為了從源頭上保證奶源供應,未來5-10年間,伊利還將投入重資,用于奶源基地現代化建設的更新升級。 《21世紀》:食品安全問題仍是乳制品行業目前最大的憂慮所在,三聚氰胺事件極大的影響了消費者對乳制品的消費信心,自從食品安全問題爆發以來,公司是如何應對的? 潘剛:數十年來,伊利始終致力于生產安全、健康的乳制品,我們在原奶質檢監測、乳品加工、物流配送等各環節都運用了頂尖的精密儀器和科技手段,以確保產品的安全。 首先,伊利具備業內最完善的管理監控體系。一方面,伊利啟動了ISO9000過程管理體系,對所有環節進行量化的控制,任何一個環節有問題就無法進入下一環節,確保產品品質。另一方面,通過采用國際最先進的“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體系(HACCP)”控制體系,伊利進行了全產品、全產業鏈的危害評估分析(危害分析涵蓋物理、化學、生物等多個方面),我們每年都會就關鍵控制點的設定進行動態的評估。 其次,伊利集團堅持國際最嚴格的檢驗標準。目前,伊利集團已投入資金1億多元,從美國、日本進口氣相色譜-質譜儀、酶標儀、高效液相色譜儀等先進檢測設備,能夠在30分鐘內出具三聚氰胺、抗生素及農藥殘留等項目的檢測數據,確保市場上的產品批批合格。伊利的各項檢驗檢測指標累計達到899項,大大超過了國家目前的規定數量。伊利還將與國家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國內最先進的“研發檢測風險評價中心”。為了從源頭上保證奶源供應,未來5-10年間,伊利還將投入重資,用于奶源基地現代化建設的更新升級。 與此同時,伊利集團實現了所有產品的全程追溯。消費者可以根據伊利產品上的條形碼詳細追溯該產品的生產信息,比如產自哪個廠區、哪個車間,甚至是哪一批奶牛以及供應奶牛的飼料等相關數值。這種追溯機制進一步確保了產品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在嚴格的監督之下,有利于公眾對每一個生產細節的監督,從根本上保證了伊利產品的安全和高品質。 最后,我們為了讓消費者全面了解企業生產的過程和細節而專門設立了透明化的監督平臺。2008年伊利還開通了國內食品行業的首個“數字化參觀平臺”,第一次“全面開放、全景直播、全程透明”地展示乳品生產。伊利通過這種數字化、技術化的方式,使得消費者成為食品安全監督的重要參與者。這既是對消費者的尊重,更是伊利對于自身產品安全的信心。 《21世紀》:三聚氰胺事件爆發后,從源頭加強控制成為業界共識,各企業公開的應對措施反映了其奶源發展思路的差異,越來越多乳品企業對上游奶源的重視,其中中糧集團與蒙牛乳業[21.40 1.18%]之間的合作首先從上游奶源建設開始,我國乳制品行業過去數年流行的“輕上游建設,重市場營銷”的發展模式也面臨轉型,你如何看待這種行業發展模式的改變?伊利如何進行奶源建設? 潘剛:首先,重視奶源建設是自然價值的回歸。營銷為王、速度至上的市場導向與重視積累、謹遵自然規律的農場法則之間,存在著難以調和的矛盾。一味追求速度的純市場操作行為,是違背社會及自然發展規律的,歷史已經給了我們教訓。重視奶源建設,加強對原奶的安全控制,是企業的生存之本,合乎自然規律,同樣也是企業自然價值的理性回歸。 伊利一直認為,得奶源者得天下。2006年開始推行的伊利“五年三步走”戰略發展規劃的第二步,就是實現對奶源基地的全面布局和重點建設。通過多年的努力,伊利對乳業發展的上游稀缺資源已經實現了全面掌控,獨家擁有呼倫貝爾、錫林郭勒和新疆天山的三大黃金奶源基地,我們牢牢掌握了中國最優質的奶源。 還有,奶源的建設必須遵循自然規律。相較于其它行業,乳業有其自身特點,中國乳業的發展,不光受地域、氣候的影響,而且還受奶牛生長周期及產奶周期的影響。奶源的建設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我們必須在充分尊重自然規律的前提下,積極自主的發展我們的奶源建設。伊利首倡并踐行的“綠色產業鏈”發展戰略,正是一種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基礎上,充分調動整個產業鏈上各個環節的戰略。 經過過去十年的快速發展,中國的乳業面臨轉型和變革,“綠色、可持續”是社會和時代的發展趨勢,也是未來10年中國乳業的主題。只有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中國乳業才能與人類社會和諧共存,也只有實現產業鏈的發展,中國乳業才能真正做強做大。 歷史已給了教訓,得奶源者得天下 重視奶源建設是自然價值的回歸。營銷為王、速度至上的市場導向與重視積累、謹遵自然規律的農場法則之間,存在著難以調和的矛盾。一味追求速度的純市場操作行為,是違背社會及自然發展規律的,歷史已經給了我們教訓。 伊利是目前產品結構最為合理的中國乳企 “五年三步走”,概括來說就是“全國性市場布局”、“優質奶源帶布局”和“奶源中轉樞紐布局”。通過這一規劃,伊利花了大約5年的時間,上控優質奶源、下掌全國渠道、中建奶源樞紐,充分保證了將最優質的產品在最短的時間內送至全國消費者身邊。 《21世紀》:我們看到,公司打造全產品線的思路一直在延續,比如液體乳、奶粉和冰淇淋等,未來公司如何規劃各個產品線? 潘剛:伊利目前各產品線發展現狀良好。伊利是中國乳企中最先實現產品升級、產品體系最豐富、產品線最完善的企業。目前伊利已經形成了液態奶、奶粉、冷飲、酸奶四大類1000多個品種的產品體系,通過不斷的科技創新,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已占我們全線產品的40%左右。伊利是目前產品結構最為合理的中國乳企。 至于各產品線未來發展愿景方面,我們相信,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營養需求將會趨向精細化和多樣化。因此我們在未來的發展中,將繼續注重對現有產品線上產品的科技研發,提升單位產品的營養含量,同時伊利還將開發新的產品線,以滿足消費者不斷上漲的營養需求。 《21世紀》:公司近年來一直在產品創新活動上加大投入,其市場效果已經逐步顯現,部分產品已經成為伊利重要的增長點。比如“暢輕”益生菌酸奶在益生菌飲品市場份額迅速提升,金典系列也在高端奶市場占有有利地位。公司未來如何繼續發展? 潘剛:創新驅動力是伊利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之源。伊利的創新不僅局限于產品創新,而是涵蓋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產業創新、需求創新、渠道創新等全方位、多領域。 首先是科技創新方面。伊利始終將科技創新作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硬實力。在近五十年的厚重發展歷史中,伊利通過科技創新,不斷研發,形成了依托技術創新、自主研發為核心競爭優勢的發展模型。在此過程中,伊利通過產品包裝,擴大了乳制品的市場半徑,使乳制品得以走出草原、來到了全國消費者的身邊,實現了中國人的喝奶夢想。從而開啟了中國乳業的“黃金十年”。另外,依托強大的研發和創新力量,伊利不斷優化其產業結構,集中研發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乳制品,使中國乳業的發展模式逐漸從單一的液態奶為主,轉向液奶、奶粉、冷飲、酸奶的多元產品格局。在伊利集團的引導下,“雙高”產品已經成為目前乳業市場中的主流,而伊利集團也因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產品占比超過了整體業務總額的40%,成為了唯一一家能在產品結構上與國際乳業巨頭比肩的中國乳企。未來,依托科技創新,伊利還將向世界展示“中國創造”的優秀品質和強大生命力。 其次則是管理創新。早在2005年,伊利就開始推行“精確管理”,關注的主題是顧客需求、量化管理、業務流程和整體合作。伊利全面實施的精確管理在對顧客需求準確定位的前提下,對業務流程、工作方法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和創新,通過大范圍的合作,伊利在整體業務能力和工作績效方面獲得了顯著改善。伊利還在行業首先推出了“標準化管理”的管理模式,并先后啟動ISO9000過程管理體系、HACCP控制體系等標準化的執行規范,對產品品質嚴格把控等方面的創新。 產業創新也是重要的一環,伊利積極拓展產業領域,均衡產業發展,豐富產品品類。比如伊利在行業內率先推出營養米粉、奶酪的研發等等,從而形成了目前均衡、可持續發展的全產品結構與高附加值產品的市場效應。 此外,需求創新也不可或缺。為了順應潮流主動把握行業越來越細分市場的發展趨勢,以及為了滿足不同消費者在功能性方面的特殊需求,伊利進行專項研發并設計出高質量的功能性產品。比如,獲得IDF(國際乳業聯合會)功能乳品創新獎項的伊利暢輕酸奶就開啟了“喝牛奶、健腸胃”的健康功能的需求,以及滿足“乳糖不耐癥”的消費人群消費牛奶需求的伊利營養舒化奶。未來,針對不同的人群,比如女士、兒童、老人,伊利將會開發不同功能的產品,實現乳制品的量身定制。 最后是渠道創新。伊利是行業內率先進行渠道下沉與創新的企業。早在2006年開始,伊利集團就擬定了“五年三步走”的規劃。“五年三步走”,概括來說就是“全國性市場布局”、“優質奶源帶布局”和“奶源中轉樞紐布局”。通過這一規劃,伊利花了大約5年的時間,上控優質奶源、下掌全國渠道、中建奶源樞紐,充分保證了將最優質的產品在最短的時間內送至全國消費者身邊。 中國乳企早已融入全球化競爭 過去的10年里,全世界50%的乳品增長在中國。今天的中國已成為世界范圍內乳制品需求增長最快的消費大國。中國乳企早就融入了全球化的競爭當中,國際乳業巨頭也都在聚焦中國。 《21世紀》:奶粉業務近年來增速一直很快,隨著原有競爭對手的破產和質量問題頻爆,特別是海外品牌食品安全問題,以及新競爭對手需要時間投入,目前應該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拉大行業領先地位的機會,伊利將會有怎樣的發展規劃? 潘剛:有研究數據表明中國有望取代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嬰兒奶粉市場已經成為國內外乳品企業競爭最激烈的領域。2009年,伊利奶粉業務產銷兩旺,取得了顯著的增長。上半年伊利奶粉業務達到歷史同期最高水平。伊利嬰兒奶粉以13%的市場份額、成人奶粉以21%的市場份額全面領跑中國奶粉市場。統計數據顯示,平均每6個中國寶寶中就有一個在喝伊利奶粉。 我們的規劃分為三方面,首先是增強品質。伊利奶粉事業部是伊利集團下屬最具實力的產品事業部之一。國際一流的生產設備和雄厚的技術力量,造就了伊利奶粉強大而蓬勃的發展態勢。奶粉事業部長期致力于嬰幼兒及成人營養奶粉的研制,形成了以乳都呼和浩特為中心,遍布內蒙古、黑龍江、新疆三大黃金奶源帶的生產基地網絡,充分保證了每一袋奶粉都源自伊利的優質牛奶。 其次是我們提高了科技創新能力,推出新產品,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科技創新一直是伊利的發展的基石,伊利這些年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投入已超過1億元,用于新產品的開發, 最后是我們不斷提升服務理念。奶粉事業部已憑借先進的技術、可靠的質量、更具優勢的銷售渠道在中國乳業脫穎而出,我們不僅擁有全球最大的配方奶粉樣板工廠,更以良好的經營業績全面領跑中國奶粉市場,伊利奶粉、奶茶粉產銷量自2005年起躍居全國第一位,目前每六個寶寶中就有一個在喝伊利嬰幼兒奶粉。伊利希望通過不斷的努力,給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富有營養價值、更安全、更健康的奶粉。 《21世紀》:伊利是否有“走出去”戰略,挑戰和機遇在哪里? 潘剛: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中國市場與國際市場的不斷融合,國際乳業巨頭也都在聚焦中國。過去的10年里,全世界50%的乳品增長在中國。今天的中國已成為世界范圍內乳制品需求增長最快的消費大國。中國乳企早就融入了全球化的競爭當中。 近年來,通過服務奧運和世博等國際盛事,伊利的高品質產品已經在服務全球消費者,并贏得了良好的口碑。世博帶給伊利的,不僅僅是業績的增長、品牌價值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內在管理體系的鍛造。做好中國市場就是做好世界市場,做好中國品牌就是做好世界品牌。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