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帶來了乳業的繁榮,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新消費模式的改變成為乳業迅猛增長的持久動力。中國乳業市場的繁榮和潛力吸引了國際上的乳品商家,紛至沓來投資中國乳品行業,抑或是直接對中國出口相關產品和原料,逐漸的在中國乳業格局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比如在世界乳業的出口中占據重要地位的新西蘭、澳洲的奶粉,一度占據中國80-90%的奶粉進口量,這種勢頭有著更加強化的趨勢。但在液態奶、酸奶產品的滲透和競爭中,國外品牌所獲不多,帕瑪拉特、達能、卡夫均無建樹,主要原因可能和中國的消費水平和品牌定位有著密不可分的深度聯系。 在國際貿易的競爭中,加拿大乳業、美國乳業、歐洲乳業均很難對乳品出口大國新西蘭、澳洲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新西蘭在中國乳品行業有著一枝獨秀的優勢地位,其產品和價格的波動常常影響中國的乳品行業震蕩。多年來,我們也發現,新西蘭國家乳品的政策導向、產業布局、貿易規則、產品格局等等都圍繞著中國市場來設計和進行,中國也真的按照其戰略構想成為了新西蘭最大的海外市場。由此我們有必要精心研究一下新西蘭的乳業發展的現狀、戰略和趨勢,以資借鑒并促進中國乳業的健康發展和良性布局。 新西蘭乳業現狀 新西蘭國土面積只有27萬多平方公里,新西蘭國內人口僅有380多萬。但其乳產品國際市場貿易額卻位居世界第一位。新西蘭生產的牛奶制品國內只消費5%,其余的95%出口給全球140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經濟已經一體化背景下,我國乳業當前所發生的重大事件都與新西蘭有密切關系,我國乳業今后發展也會與新西蘭息息相關。 前年,我國乳業發生的三鹿事件的大股東就是新西蘭最大的乳品商恒天然公司。中國不斷發生奶農倒奶殺牛事件,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就是新西蘭‘工業大包粉’德低價傾銷,擠占了中國奶業的市場空間。目前新西蘭恒天然唐山牧場已經進入良性循環,對中國乳業的滲透更加具體和落地,值得中國乳品行業密切關注。 根據已簽署的中國與新西蘭互貿區協定,到2019年中新將實行零關稅,屆時中國乳業與新西蘭的聯系將更為緊密,新西蘭奶制品更可以暢通無阻地進入中國市場,中國乳品行業的危機感不可小覷。新西蘭牛奶成本低,其飼養成本幾乎就是零;新西蘭牛奶質量好,綠色安全放心;新西蘭奶制品產量大,即使中國一頭奶牛不養,新西蘭也能滿足十三億中國人喝奶。如果我們忽視對主要競爭對手新西蘭的關注,貽誤了寶貴的突圍時機,產業格局就會產生致命的缺陷,最終被新西蘭乳業所挾持,變成弱勢的被動依賴者。我們來梳理一下新西蘭乳業的發展戰略,洞悉其優勢,以參國家乳品行業研究: 1.產品戰略清晰,全力推廣工業大包粉。 新西蘭沒有選擇液態奶進攻中國市場,也不選中國市場需求量較小的奶油奶酪,而是精準地拋出“工業大包粉”這一戰略產品。 “工業大包粉”是雪糕冰激凌、奶飲料的主原料,還可以分裝成嬰幼兒奶粉,也可以還原成液態奶。液態奶、雪糕冰激凌和奶粉是乳業的三大支柱產品,大包裝工業粉一石三鳥,可以覆蓋三大支柱產品。可以說,只要工業大包粉在中國市場上營銷成功,新西蘭占據了中國乳制品市場的制高點,從而在源頭上控制中國乳業市場。 將牛奶由液態形式變成工業奶粉,既便有保存和運輸,成為全球銷售的工業化產品,又能發揮新西蘭奶粉的低成本優勢,同時因為產量巨大,供應充足,能有效控制一個產業的上游,逐漸對其產生原料戰略依賴,進而形成對價格的話語權。乳業大國創新出“工業大包粉”這一戰略產品,有效地提升了乳制品的生命力,提高了乳制品的市場覆蓋面。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新西蘭奶粉大幅降價。新西蘭恒天然集團向中國出口的奶粉價格甚至降幅近50%,直接降到中國奶粉成本價以下。在降價促銷的杠桿作用下,國內乳品加工企業紛紛選擇進口原料,不再有動力收購中國奶農的原料奶。 在我國乳品市場銷量下降的情況下,國內有責任心的乳品加工廠為保護奶農利益勉為其難仍堅持收奶。這些原料奶大部分被加工成保質期較長的奶粉形式,在當時銷售困難的情況下,這些奶粉產品大多以存貨形式放在企業的倉庫里。新西蘭搶在我國乳企的前頭“開閘放水”,以極低價傾銷,搶先一步把市場空間填滿,進一步把我國奶企推入更加困難的境地。當時我國奶農的原料奶銷售本來已經十分困難,其工業大包粉的傾銷,進一步擠占了我國奶農的市場空間,直接把中國奶農逼入絕境,生存環境更為嚴峻,賣奶難的呼聲不絕于耳,倒奶殺牛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同時也將中國乳企逼到走投無路的懸崖邊,資金鏈短缺和破產的傳聞不斷傳出。 中國乳業發生危機之后,海內消費者對國產乳制品發生動搖,新西蘭乳業抓住時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采取低價方式鼎力度地拋出工業大包粉。對中國乳業德整個產業鏈均產生了致命的波動,其做法實屬趁人之危,讓人心寒,但也暴露出我國乳品行業的致命短板以及對手的強大實力,讓我們產生整個產生如何布局和長遠發展的戰略性思考,也是這是巨大教訓的一個收獲。 2.利用自然環境優勢,發揮低成本優勢。 (1)新西蘭選擇放牧方式養牛,具有固定投入低的優勢 新西蘭擁有廣闊的草地資源,年平均降雨量為640—1500mm,雨量充沛氣候適宜,一年四季常青。新西蘭優越適宜的環境為奶牛場提供了得天獨厚的飼養條件,新西蘭的奶牛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在草原上生活。就是說,在新西蘭養奶牛,不必建牛舍,也不建設養牛小區,不需要投資建設水、電、排污、采暖等設施。而我國是設施化養奶牛,牛舍牛場都需要投資建設,而且是靠貸款投資建設的,奶牛場戶要承擔資金成本,有還本付息的壓力。我國乳業需要通過創新,變‘設施化’飼養方式為‘生態化’飼養方式,降低奶牛場固定投入。 (2)新西蘭奶牛場實行種養結合和自繁自養,具有飼養成本低的優勢 新西蘭草場實行私有化,牧場主自家擁有草場,不用投資租草場,也不用花錢買飼草。自家的奶牛吃自家草地上的飼草,不用花錢買飼草,飼草成本是最低的。在我國養奶牛,由于追求規模化經營,養牛戶自家沒有草場資源,也缺少種植飼草料的配套土地。因此,飼草需要購買,飼料也需要購買,提高了奶牛場的飼養成本和交易成本。我國奶牛業應借鑒新西蘭的做法,以農戶為單位實行種養結合,由養牛戶自家種植飼草飼料,以降低飼養成本和交易成本。 新西蘭奶牛場的牛犢是自家母牛生產的,不是從外部購買的,‘奶源’成本低。我國奶牛業實行規模化導向,奶牛場只有迅速實現規模化,才能獲得政府補貼等優惠政策。在這樣的政策導向下,奶牛場就會不顧條件迫不及待地上規模,選擇一步到位外購奶牛的發展方式。這樣,就需要貸款建牛場,貸款買奶牛,而且是大批量買牛,養牛成本提高。為降低成本,我國奶牛業也應選擇自繁自養方式,牛犢由自家母牛繁殖生產,一步步滾雪球發展壯大。 (3)新西蘭奶牛業具有人工成本低的優勢 由于放牧飼養方式比設施化飼養方式節省勞力,新西蘭根據自己地多人少的國情,就因地制宜地選擇了放牧為主的生產方式。利用草地放牧飼養奶牛,牧草是多年生的,不必年年種植,靠自然生長,較少人工灌溉施肥等投入。在人手短缺時,為了節省人工成本,新西蘭選擇用牧羊犬幫助管理羊群和牛群,亦能夠降低人工投入成本。 3.全方位保障乳業質量安全,建立信譽形象優勢。 新西蘭為確保牛奶等畜產品的質量安全,實施的是全方位系統工程。養牛的自然環境、奶牛的生產、生活環境等等都建立起綠色健康、人性化的標準。新西蘭通過樹立綠色國家形象,取得了世界人民對其乳品質量安全的信任。長期堅持不懈的標準化的管理和理念的灌輸,慢慢鑄就了新西蘭乳品品質卓越的品牌力量,也早就了新西蘭的乳業出口大國地位。 4.新西蘭采取差異化發展戰略,避免了惡性競爭。 新西蘭的畜牧業,堅持走新西蘭特色的發展道路。新西蘭與澳大利亞都是畜牧業大國,是唇齒相依的鄰居,又是英聯邦內的“弟兄”,自然條件相近又同文同種。它們雖然都是畜牧業的大國,由于成功地實施差異化定位,沒有跟隨模仿,避免了同室操戈般的惡性競爭。 在養羊業上澳大利亞主攻羊毛,是細羊毛的世界第一。而新西蘭則主攻羊肉,是羔羊肉的世界第一。盡管新西蘭也產羊毛,但以中粗羊毛為主,占世界粗毛產量的70%。澳大利亞以細毛超細毛為主,澳大利亞80%是美利奴細羊毛。由于實行差異化競爭,它們之間沒有發生你死我活的惡斗。從奶粉產品定位上,他們也有明顯的區別,首先新西蘭大包粉的價格靈活,而且供應更充足,供貨周期短,而且相對價格比澳洲奶粉略低,而澳洲奶粉注重產品檔次和細分,價格相對較高,常常季節性的漲價,同時貨源常常出現短缺問題。 新西蘭不盲目追隨世界畜牧第一強的美國,不搞規模化設施化的美國模式畜牧業,而是選擇了適合自己國情的放牧飼養方式。新西蘭本國不種植生產玉米大豆(只種植青貯玉米,以補充飼草資源),如果追求高產,就需要補飼精料,而補飼精料,就需要從美國進口玉米大豆,如果從美國進口大豆,就會受美國的制約。為防止被納入美國的全球產業體系之中,為保持產業發展的獨立性,新西蘭奶牛養殖放棄了‘高單產’,因而不用補飼精料,避免了受制于人。新西蘭奶牛業不僅原料奶成本低,還不受國際市場糧價波動的困擾,使新西蘭乳業得以穩定持續發展。這些做法盡管國情不同,不能盲目效仿,但其戰略思路值得我們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