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孢菇的特性 雙孢菇(俗稱圓蘑菇,洋蘑菇),屬草腐菌,中低溫性菇類,我國稻草、麥草豐富,氣候比較適合雙孢菇的生長,具有很大發展潛力。 雙孢菇鮮食最佳,不宜久放,規模種植時,可做成罐頭,出口換匯。大面積發展雙孢菇,必須考慮深加工問題,否則,產品積壓變質,就會造成損失。 雙孢菇的價值和效益 一是雙孢菇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效果。鮮菇蛋白質含量為35%—38%,營養價值是蔬菜和水果的4—12倍,享有“保健食品”和“素中之王”美稱。深受國內市場,尤其是國際市場的青睞。 二是投資少、見效快、效益高。栽培實踐證明,栽培1平方米的雙孢菇,投資10元左右,一般可產鮮菇20—25斤,按每斤1.5元計算,每平方米可收入30元左右,一畝雙孢菇大棚的收入是糧田收入的10倍以上,且栽培方法比較簡單,群眾容易掌握。 牛糞的準備 種植雙孢菇用的牛糞以干牛糞為好,牛舍建設的時候,后墻面都留有出糞口,堆放糞便的地方做成水泥地面,向外傾斜,外側開溝,以便清理牛舍的時候是牛糞和牛尿初步分離,牛糞成堆,牛尿流向沼氣池。牛糞堆放瀝水后,及時拉到曬糞場晾曬。曬糞場沒有特別的設施要求,通風向陽的空地即可。根據場地大小,將濕牛糞攤開,厚度適當,讓其自然曬干,曬成牛糞餅。切記:晾曬時不要隨意翻動,越翻動越不容易曬干,即使曬干最后也是粉狀不易儲存。 牛糞曬干后,用編織袋包裝儲存備用,有條件的可以室內儲存,防止霉變 牛糞的晾曬不是高深的學問,各地可以根據各地的情況,根據季節的不同,靈活運用晾曬方法,歸根結底是把牛糞曬干成餅狀以便儲存。 牛糞麥秸種植雙孢菇 雙孢菇是一種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的綠色保健食品。幾年來,長官黃牛協會利用秸稈和牛糞做培養料,大面積發展雙孢菇生產取得了顯著的效益,一般每100平方米栽培面積可產鮮菇800-1000公斤,投資與收益比為1:3以上,畝收入達3萬元。 一、建造菇棚。 雙孢菇棚室對場地要求不嚴,房前屋后、村邊地頭均可建棚,而且棚的大小還可視場地條件而定。一般棚向以東西為宜,地下深挖80-100厘米,墻高100厘米,棚內用木棍或竹片搭起3-4層菇床架(上下間距50厘米)。菇床共設三排,兩側床寬均為100厘米,中間床寬200厘米,兩邊各留一個50厘米寬的走道。用竹片搭起棚架,蓋上塑料薄膜,膜上加蓋麥秸或玉米秸等,以免陽光直射。棚室兩頭各留一通風口,一端留門,兩走道上方每隔3-3.5米設一排氣孔。這樣既利于保溫、保濕,又可靈活掌握通風換氣。 報廢的舊廠房可以改建成雙孢菇棚,改建費用一般為每畝5000元,這樣的菇棚牢固實惠,保溫性好,經久耐用。 資金充足的可以搭建規格高一點的高架棚,全部用毛竹搭架,塑料膜密封,加蓋稻草簾子。這樣的菇棚每畝造價為10000元左右,也就是每平方15元左右。特點是節約土地,提高效益。 二、培養料的配方與堆制 1、配方比例。一般每100平方米菇床需用新鮮干麥秸1250-1500公斤、干牛糞400-60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尿素15公斤、石膏粉和生石灰粉各25公斤。 2、堆制發酵。堆制時間一般掌握在8月上旬為宜。①預堆:先將麥秸用清水充分浸濕后撈出,堆成一個寬2-2.5米、高1.3-1.5米、長度不限的大堆,預堆2-3天。同時將牛馬糞碾碎、加水調濕后堆起。②建堆:先在料場上鋪一層厚15-20厘米的麥秸,寬1.8-2米,長度不限。然后撒上一層3-4厘米厚的牛馬糞,再按比例撒入磷肥和尿素,依次堆高1.3—1.5米。從第二層開始加適量的水,每層麥秸鋪上后均要踏實。③翻堆:翻堆一般應進行4次。在建堆后6-7天進行第一次翻堆,同時加入石膏粉和石灰粉。此后間隔5-6天、4-5天、3-4天各翻堆一次。每次翻堆應注意上下、里外對調位置,堆起后要加蓋草簾或塑料膜,防止料堆直接日曬、雨淋。 3、發酵標準。堆制全過程約需25天大。應達到如下標準:培養料的水分控制在65%-70%(手緊握麥秸有水滴浸出而不下落),外觀呈深咖啡色,無糞臭和氨氣味,麥秸平扁柔軟易折斷,草糞混合均勻,松散,細碎,無結塊。 三、進棚播種 四、播后覆土 五、覆土后的管理 六、適時采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