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羊放牧時常發生突然出現的疾病,在無醫無藥的情況下,如果不及時搶救或束手無策,往往造成死亡。現介紹急救方法如下: 1.急性瘤胃脹氣:由于抱青過量、吃露水草、霜草、雪草、冰草等,吃后急性發酵,產生大量氣體伴發反芻和氣障,使瘤胃迅速擴張。措施:先尋找一根木棒含在口內,壓在舌頭上,兩端用繩(鞭繩或褲腰帶)綁在左右兩耳根上,再趕著牲畜做上坡運動,讓畜張口排氣,同時在腰部進行按摩,可減輕或解除脹氣,爭取回家治療的時間。 2.誤食毒草毒物:中毒表現,口吐白沫,行走不安,口、鼻發紫,呼吸急促。這時可先用刀刺破耳緣流血,也可從口腔內含根木棍,借唾液排出毒液,減輕中毒癥狀。從速趕回家,先灌雞蛋清5個(牛8個),皮下注射“硫酸網托品”2~5mg(牛8~10mg),或溶于葡萄糖內慢慢靜脈注射。 3.中暑(日射病):如發現中暑時,立即趕到通風陰涼處,用浸涼水的布片貼在頭額部,減輕腦的血壓。嚴重時,可將耳緣刺破見血,或靜脈放血,羊100~150mL,牛馬300~500mL 4.毒蛇咬傷與燒傷:確認毒蛇咬傷后,先找準咬傷部位,用繩將上部扎住,阻止毒液擴散,或擴大創面,采取擠壓的方法排出毒液,爭取快速回舍治療。輕度燒傷,可回舍治療,重度燒傷,保護創面不要破裂和再感染。 5.流產和子宮脫出:發現流產(早產),立即就地施行接產,保護母子安全。胎兒如未娩出母體時,可順勢助產。胎兒娩出后,留5cm斷好臍,放在母體身邊。胎衣尚未娩出時,將胎衣上系上重物,防止收縮到腹腔內,排出困難。待胎衣全部排出后,護理母子回家。如遇有子宮脫出,認為無法整復時,務必保護好子宮體脫出的外部,回舍后再作處理。 6.過敏反應:個別牛和羊在采食時,誤食或接觸某些異物和異味時,產生過敏反應,牲畜表現反常:噴涕,精神失常,走步蹣跚,有時轉圈行走,或發出嘶嘶叫聲。此時應立即將牲畜趕離現場,離開過敏區。 7.骨折:放牧牲畜常有發生,牛、羊骨折,一般四肢容易發生,當認定是四肢骨折時,先視其是否是優良種畜,否則應采取屠宰處理,因為四肢骨折,治療效果不好,一般無飼養價值。如果是脫臼,找準部位,按正常方位,用力推、拉、壓的整復法,一次整復還原,即可手到病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