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種業又是競爭最激烈的。中國農科院作物所研究員佟屏亞透露,目前我國有90%的種子企業在做玉米經營,大型種子企業的市場份額只占30%左右,大多數種子市場份額分散在中小企業手中。 而根據農業部2010年12月31日出臺的《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雜交水稻和玉米種子企業注冊資本從500萬元提高到3000萬元,實行一體化經營的種子企業的注冊資本由3000萬元提高到1億元。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該辦法實施,目前全國8700多家種子企業預計將有九成遭到淘汰。由此產生的市場空間,將由種業大公司來填充。 依據2010年10月中國種子協會的排名,隆平高科、遼寧東亞、中國種子集團、北京德農和登海種業等公司排名前五位。在這些企業中,隆平高科的玉米種能力較弱。 宏源證券分析師胡建軍認為,玉米種業競爭中種子優良與否是關鍵。誰能夠擁有優良的種子品種,再配以優秀的管理團隊,將在市場競爭占據優勢。這也是隆平高科延聘劉石和合資VHK的目的所在。 根據隆平高科證券辦有關人士介紹,“利合16”玉米種屬于第四季溫帶品種,主要推廣區為黑龍江、河北、新疆、內蒙古、吉林等地區。“利合16”的銷售正在劉石帶領的團隊下開始運作。 隆平高科的“利合16”與敦煌種業的合資子公司敦煌先鋒的先玉335的播種范圍相重疊。雙方的遭遇戰將不可避免。而先玉335成功正是來自于劉石的領導。 種業巨頭紛紛搶灘 國內種業競爭格局中閃現的國際種業巨頭身影引人矚目。根據相關規定,國際種業在國內生產銷售糧種需要與國內種子企業組建合資公司,并由中方控股合資子公司。 2002年和2006年,美國種業巨頭杜邦先鋒先后與登海種業、敦煌種業組建合資公司,從事先玉335的制種和銷售,其中登海種業主要做夏播玉米種,播種范圍為黃淮環渤海一帶;敦煌種業主營春播種子,播種范圍在東北三省、內蒙古、河北、新疆一帶。 2007年,VHK通過股權受讓持有隆平高科大股東新大新威邁46.5%的股權,進入中國市場。 胡建軍透露,除了上述兩家國際種業巨頭之外,包括先正達(Syngent)在內的世界種業五強都在中國組建了合資公司。 合資公司為國內種業公司帶來了豐厚利潤。2009年,敦煌種業實現銷售收入15.12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38億元,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3002.45萬元。報告期內,敦煌種業與杜邦先鋒的合資公司敦煌先鋒實現凈利潤2.18億元,為公司貢獻了1.11億元的利潤。2009年,登海種業與杜邦先鋒的合資公司登海先鋒實現凈利潤1.85億元,對登海種業的凈利潤貢獻達到0.94億元,占當年登海種業凈利潤的101%。 但分析人士擔憂,隨著國際種業巨頭的影響力逐漸增強,對我國農業生產的控制力也將逐步增加,進而威脅到我國糧食生產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