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對生豬按科學的免疫程序進行免疫接種是預防生豬傳染病最經濟、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系統分析了影響生豬免疫效果的因素,闡述了應對措施,以期為養豬場、戶有效進行生豬免疫提供參考。 關鍵詞生豬;免疫;因素;措施 在生豬免疫工作中,經常遇到接種了某種疫苗后,仍發生該傳染病。因此,如何加強疫苗的生產、運輸、保管、使用等環節上的管理,不斷提高疫苗的效價、免疫質量及采取相應的對策已成為當前防疫工作亟待解決的問題。根據生產實踐和調查分析,現就影響生豬免疫效果的因素及應對措施探討如下。 1.影響因素 1.1 疫苗質量問題。 疫苗不是正規生物制品廠生產,質量不合格或已過期失效。疫苗因運輸、保存不當或疫苗在接種前受日光的直接照射或取出時間過長、稀釋后未在規定的時間內用完、或者由于突然停電造成冰箱溫度有所變化等,均會影響疫苗的效價甚至失敗。 1.2 疫苗間干擾作用。 隨意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疫苗同時接種,機體就可能對其中一種抗原的免疫應答顯著降低,從而影響這些疫苗的免疫接種效果,如口蹄疫疫苗與乙型腦炎病疫苗等。 1.3疫苗稀釋不當。疫苗的稀釋劑選用不當,或使用未經消毒或受到污染的稀釋劑;飲水免疫的,飲水器未消毒、清洗,或飲水器中含消毒藥;有時隨疫苗提供的稀釋劑存在質量問題;注射器、針頭未經清洗高壓蒸餾消毒,或注射操作時使用消毒藥等都會造成免疫不理想或免疫失敗。 1.4疫苗接種方法不當。豬的免疫接種方法有:飲水、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等。未按規定途徑接種疫苗,而是想當然,圖方便,肌肉注射免疫時,出現“飛針”,疫苗根本沒有注射進去或注入的疫苗從針孔流出,造成疫苗注射不足并污染環境;有的接種部位不正確,如應該肌肉注射的疫苗進行皮下注射。 1.5器械消毒不嚴。有的防疫員責任心不強,不按規定進行嚴格消毒,未能做到一畜一針頭,一針一棉球,有的一欄一針頭,甚至一個針頭打到底或根本不消毒,極有可能誘發疫病或導致死亡,還會造成整瓶疫苗受污染或機械帶毒接種,使防疫注射變成帶毒傳播,注射后引起疫病流行。 1.6應激因素。動物機體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經、體液和內分泌的調節,在環境過冷過熱、濕度過大、通風不良、擁擠、飼料突然改變、運輸、轉群等應激因素的影響下,機體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腎上腺皮質激素能顯著損傷T淋巴細胞,對巨噬細胞也有抑制作用。所以,豬群處于應激反應敏感期時接種疫苗,就會減弱豬的免疫能力。 1.7免疫程序不合理。豬場未根據當地豬病流行規律和本場實際,制定出合理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的時機不當,對免疫的效果影響較大。 1.8 濫用藥物。許多藥物,如痢特靈、氯霉素、卡那霉素、磺胺類、抗病毒化學藥物等對B淋巴細胞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能影響疫苗的免疫應答反應。有的豬場為防病而在免疫接種期間使用抗菌藥物或藥物性飼料添加劑,從而導致機體免疫細胞的減少,以致影響機體的免疫應答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