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3日傍晚,廈門同益碼頭迎來了2011年新產季首批臺灣甲魚卵。該批甲魚卵產自屏東縣楊炳藝養殖場等6家廈門檢驗檢疫協會注冊養殖場,共85箱、40.8萬枚。 自2009年2月廈門檢驗檢疫協會和臺灣省水族協會達成檢驗檢疫合作協議以來,廈門檢驗檢疫局先行先試,率先試行甲魚卵檢疫新模式,將動物疫病及有毒有害物質監測工作前移到臺灣島內,大大提高了甲魚卵的通關速度和孵化率。目前,廈門已經成為臺灣甲魚卵進入大陸重要集散地。據統計,2009~2010年廈門局轄區共進口甲魚卵1.2億枚,僅2010年就達8000萬枚。 去年廈門檢驗檢疫協會專家再度赴臺實地考核,臺灣注冊登記養殖場從原先的29家增至94家。根據廈門檢驗檢疫協會和臺灣省水族協會開展檢驗檢疫合作的良好發展形勢,廈門檢驗檢疫局在2011年初印發了《臺灣地區輸大陸甲魚卵檢驗檢疫監管規范》,只有產自注冊養殖場的甲魚卵才可以在廈門檢區報檢,此舉標志著兩岸甲魚卵檢驗檢疫進入全面合作的新階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