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苗技術落后,苗場產能有限,天氣異常等使得2010年蝦苗需求增加時出現供不應求、價格暴漲的狀況,產業特別是育苗環節的改進勢在必行。 2010年春放季節,羅氏沼蝦的蝦苗價格大漲,珠江三角洲每萬尾在400-500元之間,而前兩年同期只有150-200元;在長江三角洲每萬尾更是漲至600元,一些供應商甚至明言每萬尾只有70%的實際數量!一時市場緊張,蝦農爭相購買。至6月下旬,投苗高峰期已過,蝦苗價每萬尾仍超過300元。 苗價何以高漲 1、近年羅氏沼蝦養殖恢復、面積擴大,蝦苗需求量增加。 羅氏沼蝦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從東南亞引入的品種,九十年代發展至盛期,僅廣東省養殖面積就逾30萬畝。羅氏沼蝦耐氨氮,容易養殖,但養殖多年后種質變差,養殖區病源積累,導致苗期出現“白濁病”,育苗難度增加。2000年后,南美白對蝦以其養殖周期短、肉質好的優勢超過了羅氏沼蝦,成為我國蝦類主要產量,2007年僅廣東省養殖面積就逾70萬畝,而羅氏沼蝦的養殖減少到不足10萬畝。 但是近幾年來南美白對蝦也因養殖密集和種質下降,病害頻發,產量不穩定,并且貨多價賤,不少蝦農虧損;而養殖羅氏沼蝦病害較少,產量穩定,目前貨少價高,每公斤35元以上,高于南美白對蝦。故此各地蝦農又逐漸恢復養殖,種苗需求量逐年增加。 國內羅氏沼蝦的養殖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2009年珠三角養殖面積約15萬畝,需要蝦苗75億尾,長三角養殖面積在40萬畝以上,蝦苗需求量在200億尾以上。 2、育苗技術落后,蝦苗產量未能滿足放養需要。 羅氏沼蝦育苗出現“白濁病”導致九十年代末期不少育苗場虧損,在南美白對蝦的沖擊下,僅在廣東、廣西兩省的羅氏沼蝦育苗場就減少了90%,近年雖然有所恢復,但仍不及過去的兩成。更加倒退的是,不少羅氏沼蝦育苗場不選留親蝦過冬,不經過親蝦強化培育階段,只是到了育苗季節從商品蝦中隨意留取親蝦,這種不規范的操作導致“白濁病”依然、蝦苗產量不穩定。 據調查,2009年廣東省培育羅氏沼蝦苗約30億尾,僅占放養需求的一半。相對而言,江、浙、滬等地區還在選留親蝦過冬,近兩年珠三角的一些育苗場從長三角購買無節幼體回來育苗,甚至直接從長三角購入蝦苗。這些消極的做法不利于廣東羅氏沼蝦養殖產業的發展,給蝦苗價格的暴漲留下了隱患。 3、天氣異常,長三角地區育苗失敗,蝦苗嚴重短缺。 引發2010年羅氏沼蝦價格暴漲的直接原因是去冬今春低溫天氣來得早、持續時間長,據說是數十年來少有的異常天氣。 羅氏沼蝦種質退化、抗逆性差的特點在外界條件(例如天氣、水質)的應激下容易病變,致使長三角地區育苗失敗,至5月下旬才斷斷續續有苗供應,為了不耽誤季節,長三角的蝦苗商高價收購珠三角的蝦苗。 而珠三角地區也因凍死親蝦、育苗技術欠缺等原因自顧不暇,能順利生產的育苗場不多,至5月底蝦苗產量不足10億尾,在長三角的蝦苗商哄抬搶購下,價格節節上升,許多蝦農只好推遲放苗或者改養其它品種。 如何解決種苗供應 2010年羅氏沼蝦苗價的暴漲告訴我們,構成水產養殖的每個品種都應得到重視,市場的變化只是此消彼長而不會被淘汰,政府漁業管理部門應做好導向和扶持工作,保護養殖戶的利益,而不是全部推給市場調節。目前羅氏沼蝦養殖是我廣東省漁業的一項十多億元產業,其健康發展至少要做好以下工作: 1、做好種質選留工作,生產健康蝦苗。 羅氏沼蝦種質退化已成為業界的共識,為此十多年來各地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改進嘗試,例如珠海市斗門區在1998年建立一座隔離養殖區的良種場,并從湄公河口重新引入原種親蝦,期望改善育苗“白濁病”的現象。后因缺乏短期商業效益,并在南美白對蝦的沖擊下不支而終。 所謂缺乏短期商業效益是指原種親蝦野性大,育苗效率低,要經過4-5代的馴化養殖才能大量產苗和產生明顯的經濟效益,這顯然不是普通育苗場的經濟能力所及,這種帶有超前性的科研生產應得到政府的經濟扶持,或者由國家水產研究所去完成。 因此,各級漁業管理部門應重視種質改良計劃,建立一批羅氏沼蝦的原、良種場,為其它育苗場提供優良種質的親蝦和無節幼體,帶動羅氏沼蝦育苗健康發展。 此外,各地育苗場還可以選取地緣較遠的親蝦,避免過于近親繁殖,采用嚴格的育苗方法生產健康的蝦苗。生產實踐表明,羅氏沼蝦進入退化階段雖然抗病能力減退,但經過多年的馴化容易育苗,只要嚴格地做好育苗的各個環節,也能有效地減少“白濁病”苗的出現,保證一定的育苗產量,維持目前放養用苗需要。 2、規范育苗技術,提高產量。 羅氏沼蝦的科學育苗至少包括如下技術流程:建立合適的育苗場→冬前選留健康親蝦→產前強化培育→產出適當密度的蝦苗幼體→投喂優質豐年蟲幼體→蝦苗蛻變完整。 然而目前不少育苗場未能做到這些基本要求,出現如下不規范的現象:缺少足夠的儲水塘,育苗用水消毒不嚴格,或直接取用江河水育苗;不選留親蝦,臨時購買商品蝦使用,并未經過強化培育,這種情形多是企圖節省冬天加溫成本,在春暖后才育苗;過早投喂蛋粒以節省豐年蟲卵,而蛋粒的營養不高,影響蝦苗蛻變,并且容易產生硫化氫,污染水質。 為此,要嚴格執行廣東省頒發的《水產種苗生產管理條例》,扶持合格的育苗場,取締不符合生產條件的育苗場,恢復和建立起一支有資質的羅氏沼蝦育苗隊伍,逐年提高我省的羅氏沼蝦育苗產量。 3、適度發展養殖,避免盲目擴大面積。 水產養殖是以市場銷售決定生產效益的。羅氏沼蝦雖然有穩產的優勢,但因其殼厚、出肉率較低、加工保鮮困難,限制了市場容量,通常只以活鮮商品在經濟較發達的產地銷售。 南美白對蝦由于殼薄、出肉率高、加工保鮮容易,商品出口和國內銷售均可,市場容量大。因此,羅氏沼蝦的養殖面積不可能像南美白對蝦的養殖面積那樣大,在廣東省羅氏沼蝦的養殖面積控制在25萬畝左右,多則物賤傷農。 有關部門應有市場預警,防止盲目擴大養殖,從而也控制了對蝦苗的需求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