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突破歷史高位、原油重新站上100美元……國際大宗商品近日價格持續走高,于此相反,國內農產品期貨卻步履蹣跚,虎年的強勢一掃而空,震蕩盤整行情仍然延續。 昨天,大商所的大豆、玉米期貨、鄭商所的強麥、早秈稻、棉花、糖等主要的農產品期貨繼續在震蕩中收跌。 兩個交易日前,國內商品期貨市場受央行或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預期影響集體走低,三大商品期貨交易所22個品種曾全部收綠。 “國內大宗商品已經上漲了很長時間,投資者想鎖定利潤的愿望很自然,震蕩不可避免。”此間,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分析人士指出。 分析人士認為,農產品短期或將繼續盤整,國內調控物價的決心和措施,還有美國量化寬松政策的提前結束,都會使大宗商品短期面臨頂部壓力。 而中國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最新消息稱,將力爭把農產品價格漲幅控制在合理水平,同時表示,國際國內農產品價格的上漲趨勢是不可扭轉的。 大豆玉米 歡喜冤家爭奪播種面積 玉米和大豆是一對歡喜冤家,既是兄弟,又是對手。因為農民伯伯會根據天氣變動和市場需求來選擇種植大豆還是種植玉米,這會決定它們的播種面積和產量,進而影響到現貨和期貨市場的價格變動。 大連商品交易所的大豆期貨已經連續跌4個交易日了,1201合約7日跌了9塊,8日跌了83塊,9日又跌了22塊,10日,跌了45塊。 目前大豆和玉米期貨兩兄弟命運都差不多——高位反彈進行中,大豆的震蕩更為劇烈,而玉米期貨相對要強很多,由于近期國內玉米收購價格在不斷攀升,帶動玉米期貨的表現也明顯偏強,玉米成為市場的引領者,這給了其他谷物商品一定帶動作用。 冠通期貨表示,近期大豆行情震蕩明顯,暴跌后大幅反彈。內外因素共振下,大豆市場預計將繼續調整行情。 此外,南美天氣的好轉,讓市場對該地區新豆產量預估量加大,產生季節性供應壓力,構成重大利空。 北非政治局勢緊張,雖然提振了油價,但也使國際金融市場風險厭惡情緒上升,風險資產遭到拋售。對大豆市場來說,則直接表現為持倉的大幅削減,資金大規模離場。 當前美豆播種效益不如玉米。因此各機構近期的預測都是,玉米將會搶占更多的種植面積,特別是今年釋放的休耕地。因為他們覺得2011/2012年度美豆播種面積或小幅增加,而玉米播種面積的會大幅增加,兩者對比明顯。 這意味著,要么后市大豆/玉米比價上升,即大豆有較玉米更好的表現;要么大豆播種面積將較上年度下滑,從而對新季作物合約期價構成支撐。 市場人士稱,東北玉米深加工企業的收購基本恢復,市場競爭將更為激烈。加上多數企業庫存不足,勢必會加劇市場糧源的激烈爭奪,進而推動收購價格的繼續上漲。 (作者:韓 喆 來源:證券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