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在霉菌檢測方面已經普及的電子測溫技術所能提供的微生物活動信息也是遲后或有限的。采用平板計數法通過檢測污染霉菌的種類和數量來判斷儲糧微生物感染情況,這種方法目前在廣泛使用。但由于此傳統方法耗時長,有時待糧食中污染霉菌的種類和數量搞清楚后,有些損失已無法挽回,檢測結果相對糧情來說有滯后性,且所得的結果不能準確反映微生物的生理狀態,較難達到保證儲糧安全的目的。
C) 在霉菌控制方面,我國從上世紀中期,在防霉問題上深入研究糧堆各種生態因子對霉菌生態的關系,另一方面集中研究高水分糧食防霉應急處理措施。對于高水分糧的應急措施,研究試驗了亞硫酸銨、正丁醇、丙酸、丁酸、丙酸與氨水混合液、臭氧等防霉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