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飼料工業的快速發展和原料價格的頻繁波動,飼料企業所選用的飼料原料日益呈現出多樣化和復雜化的特點,控制飼料原料的質量對保證配合飼料產品的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飼料原料的質量控制主要包括原料的現場品控和實驗室檢測分析以及原料庫存期間的質量檢測等。本文主要就飼料企業從原料接受到加工之前過程中的質量控制進行淺析,按生產流程分別從原料的現場品控、原料的試驗室檢測、原料的貯放和原料貯存過程的質量監測等四個方面來探討如何把好原料的品質觀和原料的貯存觀,淺述進行飼料原料質量控制的方法。 1、飼料原料的現場品控 飼料原料的現場品控是原料進入飼料企業的第一步質量檢測程序,具有簡便易操作性和快速反應性,但同時也要求現場品控人員具有很好地專業性和責任心,這樣才盡可能地提高成功辨別原料質量的概率。 原料現場品控通常采用“眼”、“手”、“鼻”和“嘴”等感官器官來辨別飼料原料的質量。“眼”是指通過眼睛來觀察原料的顏色、形狀、是否混有雜質異物等。比如不同產地大豆制備的豆粕顏色存在差異,巴西大豆制備的豆粕顏色偏紅,美國的豆粕顏色偏白,阿根廷的豆粕有明顯的黑點,而三者的蛋白質和氨基酸組成存在較大差異;又如麩皮中如混有稻殼,經仔細辨別就可以發現細長的稻殼皮;再如通過觀察玉米的飽滿度、不完善粒和霉變粒以及焦粒數量來進行玉米質量的初步定性辨別。“手”是通過手握和手指研磨等觸覺來辨別原料的質量。比如通過手握緊再松開來感觸原料與手黏連情況來辨別米糠水分含量是否異常,通常高水分的米糠會與皮膚粘結,表現出扎堆不易散開;又如通過手指研磨手掌中的麩皮,如摻有稻殼等異物就會產生刺手的感覺。“鼻”是指通過嗅覺來辨別原料質量的變化,具有強烈味道的原料常因品質發生變化而在氣味方面表現出較大的差異。比如正常新鮮的魚粉具有魚香味而劣質魚粉具有刺鼻的腥味、喇味或焦味;又如發生氧化變質的米糠常表現出酸敗味。“嘴”是指通過嘗原料的口感辨別原料的質量。比如通過齒碎法來鑒定玉米的質量,當玉米水分較低時,經齒咬有震牙的感覺并有清脆的聲音,當水分過高時,就沒有震牙的感覺,極易破碎玉米;又如用嘴嘗油脂,變質的油脂帶有酸、苦、辛辣等滋味或焦苦味,而優質的油脂則沒有異味。 2、原料的實驗室檢測 對于現代大型飼料企業而言,選用的飼料原料種類多,來源復雜,為此需要通過實驗室理化指標檢測來量化原料質量的好壞。倘若對原料進行大規模的實驗室檢測分析必將是筆不小的開支,因此原料的實驗室檢測應在現場品控的基礎上有根據地選擇一些必須檢測的項目來進行分析。實驗室檢測原料的常規理化指標包括水分、蛋白質、粗脂肪、灰分、鈣和磷等,而對于一些特殊的原料有時還會檢測氨基酸、小肽、脂肪酸和黃曲霉毒素等非常規指標。飼料原料的水分含量影響著有效營養成分水平和貯存,而在實際生產中水分的檢測也簡便易行,因此水分是飼料原料的常檢測項目之一。由于區域和季節差異,飼料企業常根據季節的不同而對原料的水分含量做出不同的標準要求,一般夏季對原料標準水分含量要求比冬季要求低0.5~1%。飼料原料的營養價值由其營養元素的功效和含量而定,設定合理的實驗室理化指標檢測項目對評價飼料原料的價格和采購價廉物美的飼料原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實際生產中,飼料企業常根據原料種類和用途的不同而設定一些必檢的實驗室檢測項目以作為購買原料的標準。對蛋白質類飼料原料而言,常檢測的項目包括蛋白質和非蛋白氮等,必要時還可檢測氨基酸的組成和含量以及蛋白質消化率。對谷物類能量飼料原料而言,常檢測的項目包括總能和粗纖維等,必要時還可檢測可溶性淀粉含量。對油脂類飼料原料而言,常檢測的項目包括酸價、碘價和皂化價等,必要時還可檢測脂肪酸的組成和含量。對礦物質飼料原料而言,常檢測的項目包括灰分和礦物元素含量,必要時還可檢測重金屬元素含量。 由于檢測分析技術的發展和飼料企業對原料檢測結果的迫切需要,一些快速高通量的檢測方法逐漸運用于飼料原料的實驗室檢測分析。近年來,近紅外技術逐漸被飼料企業所接受和采用,它能較快速準確地測定飼料原料營養價值等方面的相關參數指標。據文獻報道顯示利用近紅外光譜技術建立動物蛋白飼料(包括肉骨粉、魚粉和家禽副產品)、谷物(包括小麥、玉米、大麥)的通用定標模型及肉骨粉、魚粉和豆粕特殊定標模型的相關系數均在0.90以上,這表明運用近紅外技術的檢測結果具有良好的可信度。運用近紅外技術除一次性采購近紅外儀的價格昂貴外,由于飼料原料的種類和來源的復雜性,飼料企業還需根據模式建立適用于自己常用原料的模型,然而建立可信度高的模型需要大量的數據,這也是一件長期而困難的事情。 常規的理化指標在一定程度上量化了飼料原料的質量情況,然而飼料原料的最終作用是為動物提供有效營養元素,因此引入原料營養成分的有效利用率指標可進一步深化原料質量的檢測方法系統。傳統的檢測方法是根據動物實驗來檢測飼料原料的有效利用效率,但這類方法費時費力,檢測成本較高。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動物消化生理認識水平的提高,采用體外模擬法檢測原料的透析率與動物實驗法檢測的消化率存在高度相關性,其檢測結果逐漸為人們所認可和接受。魚粉消化率是魚粉中可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質含量的真實反映,是評價魚粉質量的重要指標,聯合國糧農組織制定的食用魚粉標準中規定其胃蛋白酶消化率應大于92.0%,秘魯魚粉標準中規定優質魚粉的胃蛋白酶消化率應為94.0~95.0%,智利魚粉質量標準中規定為94.0%。由于許多原料尚無統一的體外消化率標準可尋,因此這需要企業根據自己所采購原料的實際情況合理建立一套穩定的體外實驗方法和相關指標數據以作為評價原料質量的標準。在運用體外法檢測原料質量時,應根據不同類的原料合理設定一些檢測指標以優化檢測程序,對蛋白質類原料可設定蛋白質體外消化率,必要時還可檢測氨基酸體外消化率,對能量類原料可設定能量體外消化率(消化能),必要時還可檢測單糖透析率。體外實驗反應條件易控,檢測結果具有較好的重復性,利用原料體外消化率可為進一步評價原料的質量情況提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