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養魚是在同一水體中進行多種魚類混養,既投喂一定量的人工飼料,又充分利用水體本身的食料資源,同時又把水生生態系統與陸生生態系統相銜接,起到互補互利的作用。
一、科學投喂,提高魚的體質
科學投喂的重點是均勻投喂和餌料優質。夏秋季節是魚類攝食的旺季,隨著魚體規格的逐漸增大,兩極分化現象也更明顯。規格大、體質強、搶食快的魚種,其體長、體重都明顯優于其他魚種;而一些規格過小、體質較弱、搶食能力較差的魚種,因攝食不足、缺乏營養而逐漸被淘汰,降低了魚類的成活率,使池塘總產量下降。為避免這種現象發生,不僅要求投喂的餌料營養全面、均衡,而且還要盡可能多點投喂,相應增加投喂次數,給體質較弱的魚種提供更多攝食機會。另外,采取適時分塘、輪捕成魚上市等方法,可保持同塘魚種規格基本一致,避免出現兩極分化現象。在養殖期間,切忌使用發霉、變質餌料,也不宜直接使用未經加工的原料糧,最好按照魚類營養要求配制全價配合顆粒餌料,且餌料粒徑要適口。
二、合理調水,強化水質管理
水體不潔是魚病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池塘養殖過程中,由于投餌以及魚類排泄物的積累,水質極易富營養化,使水體透明度變小、pH值降低,水色呈深褐色,氨氮、硫化氫、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增多,水體藻相不好,可被魚類利用的浮游生物減少,有的水域甚至出現異味。改善水質的主要措施是換水,在夏末或入秋時采用大換水的方法,把池塘水體換去1/2,先排后灌,盡可能排出養殖廢水,間隔1周再大換水1次,通過連續兩次大換水,可使魚類生長環境得到改善。不少養殖戶對大換水不重視,一塘水養到底,使水質老化,影響魚種生長。此外,適時增氧并施用生石灰、水質改良劑、微生物制劑等改良水質,但這些措施的落實還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因增氧不當會引發魚類氣泡病等病害,生石灰使用不當往往引起水體pH值驟變,水質改良劑、微生物制劑使用不當效果不好等,因此,要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發揮各項措施的最大成效。
三、穩定水溫,降低應激反應
水溫突變是魚類發生應激,進而產生病害的重要因素。夏秋季節是暴雨頻發、雨水較多的季節,雨水溫度明顯低于池塘水溫,如果短時間內雨水集中進入池塘,往往造成池塘水溫的突變,從而引發魚類感冒等癥狀。因此,在雨水較多的夏秋季節要注意疏導排水渠道,避免雨水大量直接灌入池塘。
池塘換水也是水溫驟變的因素之一,在池塘大換水時,當外源水水溫明顯低于池塘水時,換水不可過多,避免池塘水溫驟降,引起魚類的應激反應。如果使用井水等外源水時,要經暴曬、曝氣等處理,待水體升溫后再進行大換水,使池塘水溫保持穩定,降低魚的應激反應。
四、適時施肥,維持藻相平衡
水色的濃淡是水體浮游生物數量多少的直觀表現,良好的水質條件是水體藻相平衡的結果,因此要創造條件,保持藻相平衡,促進魚類健康生長。養殖池塘到夏秋季節時雖然水色很濃,但水體常常缺乏必需的營養元素,尤其在池塘大換水以后,缺肥情況更為明顯,在采用調節水質措施后,水體缺肥的現象也較嚴重,因而要注意補充肥料。在各種元素肥料中,水體最容易缺乏的是磷肥和氮肥,在進行水質培肥中要注意追施,施肥時要先施磷肥、后施氮肥,順序不可顛倒。養殖池塘追肥一般用無機速效肥,如尿素、過磷酸鈣、磷酸二氫鉀等,施用時宜少量多次,每次每畝水面施用尿素1.5公斤和過磷酸鈣2.5公斤或磷酸二氫鉀1公斤,化肥應分別化水后全池均勻潑灑(肥料不能混合潑灑),根據水質狀況靈活掌握施用時間和次數。另外,使用生物漁肥也是提高水體肥度的重要措施,但要嚴格按要求施用。
五、預防缺氧,保持水體溶解氧充足
水體溶解氧充足是魚類健康生長的必備條件。夏秋季節池塘的載魚量相對較大,水質條件又容易老化,在暴雨或天陰時,由于氣壓低、氣溫低、池塘水溫高、水色過濃,池塘極易發生缺氧現象,要及時開啟增氧機或施用化學增氧劑進行增氧。要特別注意午后和凌晨增氧,一般午后開機2小時、凌晨開機4小時,基本可使池塘水體溶解氧達標。沒有增氧機的要備足化學增氧劑,以備急需。養殖過程中要注意及時改良水質條件,通過水質的改善提高水體溶氧水平,確保池塘在任何情況下都不發生缺氧現象。
六、科學用藥,預防疾病發生
藥物預防是魚病防治的重要措施。夏秋季節是魚類疾病的高發期,疾病危害較重,造成的損失大,所以抓好預防工作特別重要。夏秋季節應當采取內服加外消即內外兼顧的防病措施,內服主要是在餌料中添加增強魚體抵抗力和預防病害發生的藥物,如在餌料中添加黃芪多糖、維生素C、維生素E、大蒜素等,按療程投喂,連喂4~6天,能取得較好的防病效果。在制作藥餌時,需將藥物用適量水溶解,采用小型噴霧器噴灑,使之均勻附著在顆粒餌料表面,稍晾干后投喂;外消主要是進行殺蟲和滅菌。在入夏、夏末入秋或中秋進行2~3次的殺蟲,以有效預防寄生蟲病害的發生;在小滿節氣和白露節氣分別進行1次殺菌,選用二氧化氯、二溴海因、聚維酮碘等殺菌藥物,按要求劑量使用,防病效果良好。
七、嚴密布控,驅除敵害生物
敵害生物對養殖魚類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僅爭餌料、爭溶解氧、爭活動空間,還會傳播疾病、敗壞水質,所以要嚴密布控,及時驅除敵害生物。在進、排水時須進行過濾,進水口采用40目篩絹網包裹過濾,防止野雜魚等敵害生物進入;排水口采用魚花布網片過濾,便于排出雜藻、污物。另外,還有很多敵害生物對魚類有較大的危害,如各種水鳥時刻對魚類造成威脅,水蛇、水老鼠等直接攝食魚種,蛙類、野雜魚等與魚類爭餌料、爭溶解氧、爭空間,所以要及時采取絲網掛池邊、網片隔離、人工驅逐、捕捉等措施,消滅侵入池塘的敵害生物。
八、加固池埂,隨時防洪防旱
魚類生活的水體處于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尤其在夏秋季節,養殖池塘受氣候因素影響更為明顯。汛期往往會突降暴雨,造成洪澇災害,因此要提前加固池埂,防止洪水沖開池埂造成逃魚,必要時在池埂處架設圍網,防止過高的水位使魚種逃逸。有澇就有旱,有時甚至旱澇急轉,所以夏秋養魚還要做好抗擊干旱準備,要打好水井,以備不時之需。如果有連通于湖泊、水庫、江河的排灌設施,對防澇防旱都具有極大意義。旱季還要注重水質調節、減少投喂、確保水產品安全度過干旱季節,為豐水期魚類健康、快速生長打下基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