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陜西省物價局價格監測分局對全省10個設區市、楊凌區和大荔、漢濱等13個縣(區)糧油、肉禽蛋、液化氣等21個品種市場價格監測顯示,9月份,受節日需求增加影響,糧油、肉禽蛋、民用燃料價格上漲,其中雞蛋、花生油、生豬、豬肉價格漲幅明顯,食品類價格以漲為主,豬糧比價為6.7:1,高于盈虧平衡點0.7個點位。 糧食價格上漲9月份,我省定點監測點大荔縣、武功縣的小麥扣雜混等平均收購價格為每50公斤108.10元,環比、同比分別上漲1.42%、0.61%。面粉(特一粉)全省平均銷售價每500克為1.88元,環比、同比分別上漲0.53%、1.08%。大米(標一粳米)全省平均銷售價每500克為2.85元,環比、同比分別上漲1.79%、1.42%。 今年,美國、南亞等重要產糧地因持續高溫干旱,糧食嚴重減產,國際糧價大幅上漲。但是國際糧價大漲不會推高我國國內的CPI。因為我國近些年來一直實行口糧自給自足的政策,建立了有效的國家糧食保障體制和機制,保證有充足的儲備,包括中央和地方儲備,數量很大。我國糧食總產量實現了第九年增長,水稻、小麥、玉米三大主要糧食品種自給率在95%左右,確保國內供需的基本平衡。因此,大米、小麥和玉米這三種主要糧食的凈進口占國內消費量的比重微乎其微,在這種背景下,國際糧食價格的上漲對國內食品價格的傳導作用十分有限。 隨著新一季稻谷進入收獲期,市場供應增加將有利于穩定和抑制糧價。此外,為保證節日前后市場供應,穩定糧食市場價格,滿足企業用糧需要,國家有關部門于9月11日開始安排競價銷售國家臨時存儲的粳稻。在國家投放儲備稻谷、新糧陸續上市的情形下,節前大米行情繼續上漲的動力消退,并逐步趨于穩定。而隨著新大米大批量上市,市場上東北大米批發價格或有小幅回落。但受種植成本、人工費用增加影響,預計后期糧食價格仍呈上漲態勢,但上漲空間有限。 食品價格上漲主要原因是受糧食、食用油價格上漲,以及人工費、運輸費增加等因素影響,預計后期食品價格仍呈穩中有漲態勢。 生豬、豬肉價格小幅上漲9月份,生豬(毛豬)全省平均銷售價每公斤15.13元,環比上漲4.56%,低于去年同期24.20%。鮮豬肉(剔骨后腿肉)全省平均銷售價每500克12.71元,環比上漲3.08%,低于去年同期22.55%。 生豬和豬肉價格上漲:一是政府再次啟動了豬肉和活體豬收儲,調整了豬肉市場供求關系;二是受節日需求和季節消費影響,豬肉需求量增加,推動豬肉價格上漲。目前,豬肉市場出現滯銷,產需矛盾初現,9月底,生豬、豬肉價格出現回落,隨著節后需求回歸正常,預計四季度生豬及豬肉價格上漲空間不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