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6月以后,按以往慣例,北方港口庫存將進入消耗期,在產地農戶處余糧釋放后,后期糧源供應趨緊將推動糧價上漲。今年,隨著購銷結構的轉變,南北方港口持續高庫存狀態對糧價形成了一定壓制,后期港口購銷節奏和玉米價格走勢是否會遵循以往慣例?分析如下:
截止至5月25日,北方四港(錦州港、鲅魚圈港、北良港、大窯灣港)玉米庫存總數為366萬噸,較去年同期偏高103萬噸,12/13年新作上市以來,受陳糧結余庫存較高和糧價走勢疲弱等因素影響,作為主要糧源流向的港口,玉米庫存總量始終維持較高水平,春節之后進入300萬噸以上的常態,分析來看,主要由購銷結構的轉變導致,一是新作上市以來,陳糧庫存較高,阻礙新糧向市場流通;二是華北優質玉米流入南方銷區,東北玉米入關量下降;三是新作價格疲弱,貿易商去年經營虧損嚴重,在今年表象上看起來“供應充足”的情況下不敢入市,港口和臨儲成為糧源的主要流向;四是港口物流和倉儲能力的不斷升級,支持高庫存常態化;五是鐵路運價上漲后,南方銷區飼料廠在港口提貨意愿增強,港口貿易量較往年大增。六是儲備玉米在港庫存較高,接近370萬噸玉米中去掉期貨和儲備玉米數量,貿易糧庫存僅在280萬噸左右。綜合以上幾點考慮,當前偏高的港口庫存也是在情理之中,其對糧價的影響作用不宜過分夸大。
往年下半年,華北和東北基層糧源見底,市場玉米供應由農戶轉向貿易環節,在大環境下,北方港口到貨將逐漸下降,加之受貿易環節的成本和心理預期支撐,玉米到港價格也呈上升態勢。在供應減少需求穩定的情況下,進入下半年,南北港口也便進入了庫存消耗期。結合今年的市場情況分析,雖然市場購銷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轉變,但6月份以后港口在購銷節奏和價格運行方面仍會遵循以往慣例。
首先,雖然今年黑龍江省玉米種植面積大幅增加,帶來東北玉米整體產量的增加,但由于糧食質量偏差,導致了12/13年東北玉米豐產不豐收;其次,雖然東北貿易環節庫存較往年比偏低,但臨儲在東北累計入庫量接近3000萬噸,占東北玉米總產35%以上,如此大的收購“主體”介入,導致產地可流動糧源減少。
目前東北農戶處余量不足兩成,去掉一部分自留,后期可供應市場糧源十分有限,春耕后農戶處最后一輪小高峰已經進入尾聲,因此進入6月份后,港口將重現常年到貨減少的現象,此外,今年產地貿易商玉米庫存偏低,后期港口缺乏供應主體,將加重糧源的供應偏緊。
需求方面,禽流感疫情已經淡出,在國家兩次啟動凍肉收儲后,生豬價格連續小幅反彈,下跌趨勢被遏制,加之政府增強對養殖業的補貼和扶持力度,消費回暖將增加后期對玉米原料的需求。農業部公布4月份生豬存欄量44669萬頭,環比增長0.70%,同比下降1.4%,能繁母豬存欄量5013萬頭,環比回落0.40%,同比增加2.2%,雖然生豬存欄同比下降,能繁母豬存欄量明顯高于去年同期,后期對玉米存在剛性需求。
綜上所述,下半年,市場供應主要靠貿易環節主導,玉米價格更多參考持糧成本和貿易環節的心理預期,進入“賣方市場”。目前北方港口庫存雖然較高,但去掉期貨糧、儲備糧和部分飼料廠已經簽訂的合同糧外,后期可供應市場“純粹”的貿易糧數量十分有限。從今年銷區走貨情況來看,在沒有進口玉米和小麥替代的“接替”下,養殖業更依賴玉米消費,廣東港日均走貨量較去年同期明顯增多,加之南方沿海銷區飼料廠港口提貨數量的增加,都將加快未來北方港口玉米庫存的消耗速度。 (聲明:本文系網站轉載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與網站無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