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質注意事項 A.油脂含有高量熱能,故對飼料效率的改善效果顯著,但劣質油脂的使用,不僅影響生長,中毒死亡的病例時有耳聞,列舉如下事例供參考,并應避免。 a)棉籽油:因含有環丙烯脂肪酸及棉酚,會造成孵化率降低、海綿卵及變色卵等異常現象。 b)油脂不皂化物中的硬脂(Stearin)與某些農藥會結合成貧血因子。 c)某飼料廠曾因仔豬飼料中用了含瀝青(柏油)的牛油而發生集體中毒死亡的病例。 d)臺灣家禽飼料曾因使用摻有劣質魚油的進口牛油,造成家禽屠體烹調產生嚴重異味,致成雞無人食之。 B.油脂的氧化:油脂在室溫下,受氧氣的影響而起氧化作用,這種現象稱為自動氧化作用,氧氣和不飽和脂肪酸的雙鏈發生化合作用,初期產生過氧化物(Peroxide),然后再分解為醛類及酮類,因而產生不快味道和氣味(臭油垢味)。氧化后的脂肪品質變差,甚至有中毒的可能,其主要影響有: a)脫毛; b)增重差; c)酶不活化; d)破壞維生素及色素; e)蛋白質與氨基酸不溶化; f)消化率及飼料效率降低; g)下痢; h)拒食。油脂氧化程度隨油脂不飽和度、抗氧化劑的種類及其他因素等均影響,如光線、水分、加溫及金屬離子等均會加速氧化的進行。 C.下述不良脂肪來源應小心用之,并預防污染。 含有蠟的油:鯨油、米糠蠟。 有毒的油:蓖麻油、桐油、菜籽油、棉籽油、高酸油、未中和皂腳。 產生惡臭的油:蠶蛹油、變質魚油。 2.品質管理項目及其意義 ①總脂肪酸(Total fatty acid):此系包括游離脂肪酸及與甘油結合的脂肪酸總量。動物性或植物性油脂其量通常為92~94%。油脂能量大部分系由脂肪酸供應,因此總脂肪酸量為能量值的指標。 ②游離脂肪酸(Free fatty acid):脂肪分解后會產生游離脂肪酸,故其量可做為鮮度判斷的根據,完全飼料所用油脂一般約在15~35%。在營養上而言,游離脂肪酸對動物無害,但太高的游離脂肪酸(50%以上)表示油脂原料不好,對金屬機械、器具有腐蝕性,而且會降低適口性。 ③水分(Moisture):油脂中含有水分,不但引起加工裝置的腐蝕,同時易使油脂起水解作用產生游離脂肪酸,加速脂肪的酸敗,并降低脂肪的能量含量。 ④不溶物或雜質(Insoluble,Inpurities):包括纖維質、毛、皮、骨、金屬、砂土……等細小顆粒無法溶解于石油醚的物質。這些物質沒有能量價值,而且會阻塞篩網和管口,或在貯存桶造成沉積。其量應限制在0.5以下。 ⑤不可皂化物(Unsaponifiable matter):包括固醇類、碳氫化合物、色素、脂肪醇、維生素……等不與堿發生皂化反應的物質,大部分成分仍有飼用價值,對動物無不良影響,但其中蠟、焦油等則無營養價值,甚至有些問題成分,如水腫因子。 ⑥酸價(Acid Value):酸價雖測定容易,但通常不能單純以此評價品質,須配合其他方法供鑒定。油脂酸價的提高,部分由于油脂水解而生成游離脂肪酸,部分由于過氧化物的分解所生的羰基化合物再氧化而生成游離脂肪酸,因此游離脂肪酸生成機構隨條件而異,不易做為油脂氧化程度的判斷。 ⑦過氧化價(Peroxide Value):羰氧化物系在油脂氧化過程中生成,故過氧化價可做氧化程度的判斷。但過氧化物在水存在或高濕下甚易分解,因此油脂氧化至某一程度后,過氧化價反而會降低。因此我們應了解,過氧化價乃表示所存在過氧化物量與分解量之差,故需配合其他氧化測定方法,以利品質的正確判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