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為禾谷鐮刀菌(Fusarium gramearum)產生的霉菌毒素,在濕熱條件下可在各種農作物上生長,最常見的是玉米。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種雌激素毒素,主要破壞動物的繁殖功能。生長肥育豬常見的中毒癥狀為直腸和陰道脫垂。 動物攝入含有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日糧后,毒素被機體吸收,5天后可在血漿中檢測到玉米赤霉烯酮或其代謝產物。玉米赤霉烯酮與葡萄糖醛酸結合由尿或糞排出體外。該毒素破壞動物的繁殖功能,降低3-α-羥化類固醇脫氫酶的活性(3-alpha-hydroxysteroiddehydrogenase)。 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污染常與去氧瓜萎鐮菌醇(DON)霉菌毒素以及玉米穗腐病和小麥赤霉病同時出現。它主要是谷物在貯存過程中產生的毒素,而不是在大田里。 玉米赤霉烯酮毒素主要危害繁殖用后備小母豬和成年母豬,其主要癥狀是:外陰紅腫,陰道和直腸脫垂;發情周期無規律,窩產仔數減少。當母豬配種后的頭15天里,如日糧含有60-90 ppm的玉米赤霉烯酮,胚胎的發育就會終止,不僅損失了這窩仔豬,而且母豬需要數月時間才能再次發情。 臨床影響/癥狀 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癥最顯著的臨床特征為小母豬和母豬的外陰紅腫,動物的繁殖性能遭到破壞。當動物采食被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的飼料后,導致窩產仔數減少,死胎,仔豬四肢外張和弱仔。由于子宮內血液循環受到影響,仔豬的初生重大小不一。受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的日糧同樣也危害精子質量,破壞公豬的繁殖性能。玉米赤霉烯酮中毒癥的癥狀列表如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