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正在從水產飼料生產大國向飼料強國轉變,飼料發展也正經歷著從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率型的蛻變。在這個轉變過程中,飼料產品安全問題不容忽視。因此,強化飼料產品質量監管,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是保障飼料行業持續高效發展的有力支撐。 目前,飼料產品質量檢測安全方面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今年廣東省飼料行業協會舉辦了飼料質量檢測座談會,與會的二十多家飼料企業的品控負責人結合自身企業生產實際,反映了以下九個方面的問題:第一,藥物殘留在標準評定和檢測標準上模棱兩可;第二,樣品檢測結果缺乏權威性,不同的檢測機構檢測結果差異性較大;第三,檢測過程耗時長,使企業不能及時地做出使用選擇,規避風險;第四,企業缺乏相關的質量檢測設備與技術支持;第五,氨基酸含量評估準確性不高;第六,抗性淀粉與非抗性淀粉檢測方法欠缺;第七,沙門氏菌無法進行快速定量;第八,如何鑒別飼料中所含物質屬于有機或者無機;第九,飼用油脂安全性評價、粗脂肪檢測方法以及配比飼料中脂肪酸平衡等存在空白。 針對企業存在的疑問,與會專家就企業質量檢測問題,分析了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因為企業自身條件限制,缺少相關的檢測儀器,不能對相關指標及時做出檢測;另一方面,企業缺乏量檢測方面的技術支持,欠缺有關的檢測能力;再一個就是,隨著飼料行業相關法律法規的陸續出臺,部分規定存在著漏洞,企業也缺乏相關法律常識,不能及時熟悉并快速掌握文件精神。 廣東省農科院農產品公共監測中心副主任何綺霞表示,下一步企業還是要依照國家要求,建立健全各自企業產品質量檢測規范,對進入企業的各種產品和原材料仍要進行嚴格的把控,檢驗合格后才能投料。現在產品質量的檢測還沒有跟上技術研發的步伐,檢測部門要盡快落實并開展相關的培訓,例如,顯微鏡檢查、高效液相色譜儀、原子吸收等相關儀器的檢測方法等,并且及時地對有需要的企業和同類檢驗機構進行技術指導和提供技術咨詢。 “飼料安全問題,一方面是靠管出來的,另一方面也是靠檢出來的。”廣東省農科院農產品公共監測中心主任王富華指出,食品安全問題,一直以來都備受關注。近年來,飼料摻假涉假問題也越來越普遍。因此他呼吁,行業內的全體同仁要一起努力,防止一些不安全因素,共同保障飼料產品安全。 摘自:中國漁業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