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在第十二屆中國畜牧飼料科技與經濟高層論壇上,農信互聯集團繼豬聯網之后,針對企業管理又高調推出了"企聯網",欲將中小微農業企業也一起融入農信互聯的生態圈中,將企業管理升級為生態管理,變萬家企業為一家企業。 "互聯網+"可謂是2015年農業產業發展過程中熱度最高的詞匯,茶余飯后,人人都在談互聯網、談大數據,甚至已經延伸到產業互聯網的概念。 大北農集團董事長邵根伙認為,過去由消費者主導的消費互聯網時代基本格局已定,即使在農業領導再搞個阿里、京東出來已經沒什么可能了。未來,互聯網的主導權應該向生產者轉移,步入產業互聯網時代,對整個產業的效率進一步提升,特別是生產效率嚴重低下的農業產業。在這個時代,傳統企業積極上線,擁有互聯網的傳統企業會比原來的互聯網企業更注重企業文化、分享共享機制以及互聯網化智慧系統的建設。 不管怎樣,在互聯網的浪潮中,傳統企業首先還是要積極擁抱互聯網,才有可能邂逅互聯網帶來的發展機會。近兩年來,大北農、新希望等大型農牧企業積極構建互聯網平臺,自發求變。而剩下的中小微傳統企業是自建平臺還是借臺發揮?相信讓不少企業家犯了難。 大北農集團常務副總裁、農信互聯總裁薛素文 農信互聯集團總裁薛素文表示,企業傳統的管理模式和溝通模式讓企業的生產效率低下,企業內耗嚴重?;ヂ摼W工具可以很好地打破企業對內對外的溝通障礙,讓企業與企業以及企業內部的聯接更加緊密。而企聯網就是這樣一張將企業聯接起來的網—— 企,是關注企業生產與經營,力圖利用互聯網云技術、物聯網及現代企業先進管理理念,改變傳統企業運營模式,顛覆性的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提升管理競爭力。 聯,是聯合、聯接與聯盟,不僅關注企業本身的運營效率,希望聯接企業供應鏈與企業間市場,融入整個行業,變萬家企業為一家企業,通過內合外聯,清理門戶,重構秩序,大家在一個平臺上共謀進退,互為依存,共生發展,最終提高整個行業經效率。 網,是為企業建立一個生態系統,改變與供應商,經銷商,客戶及業務人員的關系,并通過農信商城、農信金融建立共享生態圈,最大限度改變傳統商業模式。 中關村大據產業聯盟秘書長趙國棟講解什么是產業互聯網,他讓為在產業互聯網時代,無論是農業還是工業,產業融合、跨界將成為常態,向服務業轉型將成為趨勢。 據薛素文介紹,企聯網通過聯接企業上下游供應鏈與企業間市場,利用云管理、云交易、云金融三大模塊為產業上的企業提供全方位、個性化的服務。 新牧網記者在現場體驗了解到,企業管理者可以使用企聯網提供的在線ERP管理系統,不受時空限制隨時掌握企業的動態信息,并即時進行管理批復。打破了傳統ERP系統的時空局限。此外,企業還可自主選擇管理模塊,形成適合企業管理模式的個性化OA系統,更具靈活性。 而云交易系統給了企業與企業直接聯動的平臺,通過聯接產生的大數據,企業可實現精準化采購、訂單式生產。比如一個飼料企業通過云管理系統可以清楚知道自家企業的原料庫存情況。當庫存報警時,企業可以通過云交易系統,即時了解云交易系統上已經聯接的原料供應商貨品信息,進行線上下單。原料供應商接到飼料企業的供貨需求,即可調配庫存給飼料企業供貨。同時,原料供應商也可以通過云交易平臺了解企業的需求情況,適時從原料生產基地及時采購原料補庫。 在企聯網中也同樣引入了云金融。利用云管理、云交易等產生的大數據給企業授信,當企業在交易過程中遭遇資金困難時,可通過農富貨實時貸款。云金融也同樣支持農富寶與農村通功能,企業可以利用農富寶對流動資金進行管理,也可以使用農村通完成上下游和員工賬款結算。 當然,這些只是企聯網發揮出來的簡單的聯接作用。我們知道,不管是像天貓一般的消費互聯網抑或農信互聯一般的產業互聯網,互聯網永遠不變的屬性是共享。通過企聯網的聯接,企業間可以共享采購價格信息等,原本企業與企業間競爭的緊關系將變成一種信息、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的合作關系,發揮出1+1>2的生命力,讓中小微企業的生產更高效,更具競爭力。 薛素文表示,互聯網競爭就是圈子與圈子的競爭,這個圈子的人越多,步調越一致,大家情感揉和在一起,一定能打敗那些沒有組織體系,沒有平臺的圈子。互聯網一定是一群人的游戲。 "互聯網最大的魅力就是能夠將整個人類社會引入一個全新的時代"邵根伙認為互聯網最大的特征在于,從工具層面互聯網起到聯接作用,人與人聯接,企業與企業聯接,讓溝通變得更簡單;理念層面就是共享,資源的共享;價值觀層面則是利他,互聯網時代讓信息更加透明,人與人能夠更好的相互監督,讓做好人成為每一個人的自覺追求,以致能夠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從消費互聯網轉向產業互聯網過程中,未來5年對我們特別是農業的影響是最大的。'5年后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是農業互聯網'將不會是一句笑話。"邵根伙說。 來源:新牧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