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終于來了。 異常艱難的2015年已經徹底被封存在史冊里,只能回望,再難觸及。當下我們最關心的是,2016年的飼料行業會怎么走,我們又該做些什么? 春江水暖鴨先知。大型飼料企業對行業的變化往往具備最靈敏的嗅覺,他們戰略的調整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行業的變化與需求。那么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新希望集團今年的戰略重點,看看是不是可以抓住對2016年行業方向的端倪。 圖1 新希望指標綜合 圖2 2005-2014年飼料產量及增長率 我們都知道,每年公司制定新的戰略的時候都是將企業自身與行業變化相結合。正如圖中所示,在2011年飼料產量增長同比達到11%的時候,整個行業還處于高增長的氛圍之中。 在這一年,新希望集團飼料銷量達到1540萬噸,同比增長16.9%;集團合并銷售收入達760億元、匯總銷售收入突破830億元,達到了歷史新高。在這樣的背景下,新希望集團的高層氣勢大振,提出2012年要進軍千億元的目標。劉永好為2012年定調為:三十而立 ,龍年續創輝煌。副總裁王航的報告題目更是站在千億元的邊上,他在當時的會上預測2012年集團匯總銷售收入將達到1000億元人民幣。 足以見得,新希望高層對于2012年的戰略定位是較為樂觀、進取的。 在2012年業績增長未達到預期,合并收入為732億,同比增長2%。很明顯,在重組之后的新希望六和并沒有發揮出高層期待的成績。市場上一直有質疑劉永好在重組六和之后,在兩方融合上做得并不到位,這是拖累其業績增長的根本原因。面對日益龐大的集團,對于2013年,新希望的戰略主題變更為:加壓、變革、創新、發展,企圖通過壓力、變革來刺激集團內部的活力。 而2013年,新希望六和連續遭到“速生雞事件”、“H7N9流感”、“雅安地震”等一系列天災人禍的沖擊,于此同時,生豬價格不斷下跌,生豬養殖業開啟去庫存化的階段,新希望六和的合并收入下降至692億,同比下跌了5.4%。對于這一年,劉永好說,新希望是最倒霉的上市公司。正是在最艱難的時候,新希望在陳春花的主導下開始了變革、轉型之路。2013年底的時候,新希望的年終大會的主題為:新創未來。陳春花做了因改變擁有未來的演講,2013年-2014年對于新希望就是一個變字。 2014年底的時候,新希望的大會主題為走在美好路上,2015年戰略大致的思路是強基、固本、創新、轉型。基地加終端,成為新希望六和轉型的新模式。 轉型已經做了有兩年半的新希望,在2015年底取得了什么樣的進展?陳春花在26日新希望集團迎新春交流晚宴上表示今年新希望經營業績持續穩定提升。根據靜書預計,2015年新希望六和收入為630-650億左右,相比去年下降7%-10%。但是凈利潤有明顯提升,或將達到三年來最高水平。 對于2016年,新希望年會上第一個做報告的是財務總監樸健,其報告的主題是抓內控、降成本、提效益。為什么今年新希望年會是財務總監第一個報告,可以想象今年新希望在成本控制上下了大功夫。 圖3 2012-2015年三季度同期新希望三費對比 圖4 2010-2014年新希望集團收入、凈利潤 從圖3中可以看出,2013年之后,新希望的營業成本是在逐年下降的。特別是2013年,新希望收入下降40億,同比降幅為5.4%,但是凈利潤卻增長了1.9億,增長了11%。凈利潤的增長便是得益于圖3中成本的下降。 除了大頭的采購成本是根據原料價格漲跌變化之外,新希望這幾年在三費的控制上也較為有效。 圖3中,2015年前三季度新希望的銷售費用10.6億,管理費用12億,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而財務費用則下降了12%。 特別是今年玉米、豆粕、魚粉等飼料原料大跌,新希望飼料成本大幅下降,這是構成今年新希望凈利潤增長的根本原因。 面對2016年難以樂觀的經濟大環境與業內低迷的需求市場,劉永好在會上表示,新希望要進一步降成本,并加大內部財務直管和風險管控。固然,成本是公司任何時候都要大力控制的,但是在2016年將顯得更為重要。正如今年9月份的時候,靜書曾發布的一篇“飼料企業遭遇最困難時期 新希望、大北農、通威、海大都在緊衣縮食過寒冬”。 2016年的關鍵之一,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獨善其身,控制好自身的成本。 在2014年的時候,新希望年終總經理大會上請了雷軍去講小米的創新,而今年請了溫氏的溫志芬,在溫氏的組織模式、生產技術、管理技術、資本運營、以及與政府關系的處理方式等方面與新希望總經理們做了分享。#兩家都是意在食品的據農牧巨頭,不知道在后面誰會跑得更快? 來源: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 作者:靜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