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輪出效率較低的原因,該負責人表示,當地深加工、飼料企業玉米需求量有限,因此玉米消化需要外運。但今年銷區玉米價格偏低,加上進口替代對內貿玉米需求的擠壓,當地玉米貿易幾近停滯。 他舉例說,鶴崗至山東運費需要280元/噸,玉米到銷區成本價在1800元/噸左右,與山東1750元/噸的新玉米現貨價格相比,缺乏競爭力。因此,在他看來,后期輪換玉米價格還有進一步下調空間。不過,近期華北地區余糧銷售殆盡,收糧難度加大,推動玉米價格快速上漲。隨著銷區價格持續向上以及東北玉米價格下行,玉米貿易的利潤空間可能逐步增大,屆時東北玉米貿易有望重新趨于活躍。 王晨希認為,玉米去庫存對下游企業來講,9月之前供應完全由國儲拋售政策及進度決定,國有企業可能會獲得低價原料,享受額外紅利。中長期來看,相關企業將在玉米價格市場化的過程中恢復活力,進而提高盈利能力和競爭力。 記者還了解到,大豆貿易企業去年的貿易量明顯小于前年。富錦市許氏豆業是當地規模較大的大豆貿易企業,企業負責人許先生介紹,他們一般是從富錦市的興農鎮大興農場、紅盛鎮等地收購大豆。2015年的貿易量相比前年有所減少,原因在于大豆的種植面積減少,貨源也相對減少。但今年富錦市大豆種植面積較去年翻了一番,主要是因為播種期部分低洼地積水嚴重,播種玉米時機械開不進去,只能改種大豆。 此外,他認為,大豆種植面積增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玉米價格跌幅太大,利潤空間被擠壓。再加上政策的引導,部分農戶才選擇改種大豆。 王晨希表示,目前官方數據顯示,如果大豆不釋放國儲,市場維持緊平衡。但實際情況是供過于求,如果釋放儲備大豆,過剩程度加劇。玉米按照當前的拋售進度,9月之前供需偏緊,如果后期拋儲量大,市場態勢可能會有轉變。中長期來看,國內玉米市場嚴重過剩,過剩程度高于大豆。 摘自:期貨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