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夏季以來,國內玉米現貨市場糧源逐漸減少,余糧質量較差,廠家采購越發困難。超期定向玉米拍賣成為不少企業看中的重要糧源,可以看出最近幾次的拍賣競爭尤其激烈,拍賣溢價和成交率都高居不下,廠家實際到貨價格往往要高于當地收購價格,玉米價格隨之暴漲。但本輪6月21-22日的拍賣卻可以明顯感覺到市場“降溫”了。 暴漲過后 市場觀望情緒濃厚 此番玉米漲勢迅猛,不少飼料廠家紛紛表示無法承受如此高價收購,加之前期儲備有一定周期的庫存,廠家近期收購意愿逐漸降低,不愿繼續跟高報價。據中國糧油信息網了解,目前不少飼料廠家都處于停收狀態,觀望情緒濃厚,參與拍賣的積極性也開始降低。或采購部分替代品降低生產成本,或靜待臨儲拍賣入市來指引市場走向。 國內豬、蛋價下調 養殖利潤降低 近日,國內豬價、蛋價連續多日大幅下調。夏季本來就是豬肉消費淡季,據農業部最新數據顯示,生豬存欄連續三個月呈現上升趨勢,但能繁母豬存欄量出現了下降。加之5月份進口豬肉延續增長態勢,進口量創16.35萬噸的新高,或對6月份豬肉價格的下調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另外,南方進入梅雨季節,雞蛋保存時間縮短,市場消費萎靡,使得蛋價開啟了大幅下跌模式。 飼料原料方面,自5月份起,豆粕、玉米兩個大宗原料紛紛呈現漲勢,飼料廠家逐步抬高飼料價格,使得養殖戶利潤縮減,接受高價飼料意愿較低,飼料成品價格跟不上原料價格漲勢,使得不少飼料廠家出于成本因素的考慮,采用少量其他產品替代的方式來降低成本,對于目前較高價位的玉米采購意愿降低。據中國糧油信息網了解,廠家目前主要集中拿貨前期拍買的超期定向玉米,或采購廉價小麥、國產大麥和進口高粱等替代品,不愿繼續提升價格收購玉米,目的是等待后期臨儲拍賣入市來調整市場走向。 綜上所述:短期內,飼料廠家將延續收購清淡的態勢,市場上集中“搶糧”現象也會得以緩解。在臨儲拍賣前,廠家使用替代品方面的需求將有所增加,但大量替代還存在配方、技術等方面的限制,故后期飼料廠家生產原料將還是以玉米為主,之后等待臨儲入市,填補新作玉米收割前的空白期。 摘自:中國糧油信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