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目前部分試點地區發放補貼的效果也不好,未能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寧夏畜牧工作站飼草調制科科長陳亮說,寧夏將3000萬元試點項目資金平分給試點縣區,但利通區是寧夏奶牛養殖核心區,青貯飼料收購、制作量大,補助金額平均到每噸青貯飼料只有21.86元,明顯低于賀蘭縣的每噸43元和沙坡頭區的60元至68元的補助數額。這就造成奶牛養殖產業越發達的縣區,補貼起到的帶動效果反而越小。寧夏平均每噸青貯飼料的收購、制作費用約550元,補助金額太低,很難從實質上起到引導效果。 護航“糧改飼” 受訪人士認為,為更好推廣“糧改飼”的試點,首先社會上應加大宣傳和科普力度,消除民眾的認識誤區,讓人們認識到飼草種植使用的種種好處。以青貯玉米為例,其單位面積產量高,而食用青貯玉米的牛羊還能產出優質的奶和肉。 另外,還要強化青貯飼料技術支撐,培育專業化生產市場主體。提高青貯飼料等品質,推進標準化種飼養畜,持續優化“糧改飼”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養殖企業+種植大戶”“養殖企業+種植合作社”“養殖企業+自有種植基地”等多種種養結合模式。 更為關鍵的是,還要在精準扶持政策上發力。相關部門應按照試點縣區本年度實際制作全株玉米青貯總量和統一的補助標準,確定下一年度的補助金額。“如可確定收購、制作每噸青貯飼料的補助統一為100元,對青貯飼料需求量大的試點地區,未來應相應增加補助總額,而一些牛羊存欄量少的縣區則可以少撥付一些,避免搞‘一刀切’。”陳亮說。 基層工作人員建議在大力推廣“糧改飼”的現階段,可將進口大型青貯專用收獲設備納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促進機械化收割水平的提高。 摘自:半月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