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霉菌毒素(mycotoxins)主要是指霉菌在其所污染的食品中產生的有毒代謝產物,它們可通過飼料或食品進入人和動物體內,引起人和動物的急性或慢性毒性,損害機體的肝臟、腎臟、神經組織、造血組織及皮膚組織等。 霉菌毒素可在農作物在大田收獲時形成;在不適宜的貯存條件下,霉菌毒素也可繼續在收獲后的農作物上形成。較高的濕度通常有利于飼料中霉菌的生長和霉菌毒素的產生。溫度是另一個重要的因素。高溫和干旱環境下的農作物很容易遭受霉菌孢子的侵害,一旦條件允許,霉菌孢子可產生霉菌毒素。 飼料級原料中被限量的霉菌毒素種類 有關飼料和飼料原料中霉菌毒素的限量標準,各個國家和地區重點關注和監控的真菌毒素主要有黃曲霉毒素(AF),玉米赤霉烯酮(ZEN),赭曲霉毒素A(OTA),伏馬毒素(Fumonisin),植物單端孢霉烯族毒素:嘔吐毒素(DON)、T-2毒素、HT-2毒素等。目前,我國、歐盟及美國頒布的相關法規均未覆蓋所有真菌毒素的種類。如美國主要關注的是強制性的黃曲霉毒素,歐盟所關注的是黃曲霉毒素,其中也有叫指南限量和建議限量,這是國外對霉菌毒素的一些限量標準(陳茹2013),詳見表1。 中國限量標準 我國頒發的國家標準GB13078-2001,GB13078.2-2006,GB13078.3-2007,GB21693-2008和農業行業標準NY5072-2001,對飼料中黃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嘔吐毒素和T-2毒素進行了限量規定,詳見表2。 歐盟限量標準 歐盟委員會指令2002/32/EC規定了飼料中黃曲霉毒素B1的最高限量,在歐盟委員會建議,2006/576/EC中發布了飼用農產品和飼料中嘔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A和伏馬毒素的指南限量,并要求加強對T-2毒素和HT-2毒素的危害信息收集、研究和檢測方法開發[Europeancommission,2006],詳見表3。 美國限量標準 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主要關注5種真菌毒素:黃曲霉毒素、伏馬毒素、嘔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A。FDA制定了飼料及原料中黃曲霉毒素的執行限量(FDA,1994),詳見表4。 對伏馬毒素和嘔吐毒素分別提出了指南限量(FDA,2001)和建議容忍限量(FDA,2010),詳見表5和表6。FDA對于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A尚未制定飼料中的具體限量要求。 來源: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原標題:【標準】養豬人必須了解的霉菌毒素限量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