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禁抗”已進入倒計時? 其實,春節前已經獲取到了這個消息,當時還在討論中。因為事關重大,為避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我這次選擇了閉嘴。不過,現在從傳聞已經變成了一個靴子落地。 據有關媒體報導:“在近期舉行的中國飼料發展論壇上,農業農村部獸醫局局長馮忠武表示,近年來,我國獸藥產品質量監督抽檢合格率持續提高,從2013年的93.37%提高到2017年的97.46%。畜禽產品獸藥殘留監測合格率持續高位,近5年獸藥殘留抽檢合格率均在99.7%左右。不過,動物源細菌耐藥性形勢嚴峻,人獸共用的抗菌藥耐藥性增高,威脅人類醫療資源;動物專用抗菌藥耐藥性逐年增高,影響食品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馮忠武還表示,藥物飼料添加劑將在2020年全部退出。” 這是什么意思?在2020年底以前,藥物飼料添加劑將在飼料中消失,不能在用在生產資料的生產端,只能用在養殖端。而且,這一次,對于養殖端的減抗,也拿出了具體的路線圖和時間表。 為此,農業農村部在近期發布了《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試點工作的通知》。農業農村部決定開展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組織制定了《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試點工作方案(2018—2021年)》(以下簡稱“方案”),確定了各地2018年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試點養殖場數量。 可以這樣說,(飼料中)禁抗、(養殖端)減抗和限抗都已經有了明確的時間表。現在已經不是會不會的問題了,而是已經進入了倒計時。這個政策的推出,必將極大的影響到整個行業的趨勢走向,使行業變局更加激烈而動蕩。 二、政策已經成為第一影響因素 去年,我在《快刀》中就說過,作為國家權力機構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對行業的影響一定是第一位的。因為,權力意味者具有強制力,是推動變革的巨大力量。此前2-3年中,大家其實應當已經感覺到了法規和行政的力量。在和農牧行業有關的一些法規和政策當中,“能繁母豬補貼”、《飼料與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新的《環保法》、“養殖區域規劃”、《養殖污染防治條例》和“養殖環保稅”的開征等均已對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 在畜牧業當中,過去,國家的法規和政策影響有限,大不了是拿不拿補貼的問題。而今天,很多是有關你是否能夠生存下去的問題。過去,你可以不研究政策,今天,研究政策則是一個企業開門后的第一件事。企業的布局和戰略一定不能與國家法規、政策相抵觸,否則,吃虧的只能是“不信邪”的。 三、“新政”將影響到哪些領域? 1、部分企業的生存 我們以“金霉素”為例。過去,“金霉素”因為具有抗拉稀和促生長的顯著作用,在飼料中被大劑量的添加。如果2020年不再允許飼料中添加“藥物飼料添加劑”,意味著生產企業的這部分業務將難以為繼。現在,生產“金霉素”的廠家主要有內蒙古的金河和正大,而此前,料想金河已準確判斷國家政策導向,轉向開始涉足疫苗領域。除了“金霉素”,那些當下允許在飼料中使用的藥物添加劑將遭受滅頂之災。 2、飼料產品的設計 過去,很多配方師熱衷于研究抗拉稀的藥物和配伍。曾幾何時,某豬料產品正是靠“抗拉稀”為賣點熱銷全國。上一次,“抗敵素”(硫酸粘桿菌素)的禁用已經讓很多企業措手不及。那些習慣了靠藥物添加劑來滿足客戶抗拉稀需求的配方師估計又要死掉不少腦細胞。所以,從現在開始,大家的產品設計思路又要有不少改變了。 3、“替抗”產品迎來歷史機遇 很多企業早就看上政策限制抗生素的使用的巨大商機,早早開始了布局。不過,由于“替抗”目前在效果和成本上不占優勢,過去,完全靠市場的力量推進較慢。如今,農業農村部已經給出了禁抗、限抗和減抗的時間表。那么,成本問題就不是最大的問題了,會因政策而有較大的突破。 事實上,這次,農業農村部獸醫局局長馮忠武已經亮出了原則:“未來,在新的獸用抗菌藥準入上推行“四不批一鼓勵”原則,即人用重要抗菌藥品種轉獸用不批、需要長期添加用于促進動物生長作用的不批、易蓄積殘留超標的不批、易產生交叉耐藥性的不批;鼓勵研制新型動物專用抗菌藥和諸如中獸藥、益生素的替代品。”這個原則中對“中獸藥、益生素”等替代品的態度十分明確。這兩類產品將迎來井噴式的增長。 4、執業獸醫制度將加快推行 在飼料中禁抗相對容易,但在養殖端禁抗、限抗則不那么容易。所以,農業農村部從今年開始每年在100家養殖場中試點減抗。料想是通過這種方式積累經驗。如果僅僅在飼料中禁抗,而在養殖端現場不加控制,實際上等于依然開了一個非常大的口子。所以,加快推進執業獸醫制度迫在眉睫。也只有這樣,才能控制住濫用抗生素的現象。 5、養殖場更加重視環境上的硬件投入 目前來看,使用抗生素的成本較低,但對人類健康的威脅也很大。所以,來自行業外的禁抗、限抗呼聲很高,而行業內則主要是做替代品的企業在推動。事實上,中國的養殖業的確深受疫病之苦,國內已經成為世界動物疫病最為復雜的地方。隨著養殖觀念的提高,加上政策上對抗生素的限制,兩種力量必將推動養殖場加大在環境硬件上的投入。 6、“無抗肉品”成為營銷新賣點 第一,國家在推動經濟動能轉換和供給側改革; 第二,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升級; 第三,國家對抗生素的使用限制; 第四,企業想通過產品升級更多獲利。 這四個因素在這樣一個歷史時刻匯集,必將聚焦于“無抗肉”、“生態肉”等概念。當下,中國養殖業產能增長迅速,供過于求的現狀影響飼料業、養殖業獲利,很多有實力的企業盯上了品牌肉領域,希望通過銷售差異化肉品獲得溢價機會。所以,“無抗肉品”必將成為下一個營銷新賣點。目前,九鼎集團和安佑集團都在大力推動無抗肉業務。 四、機遇與挑戰 目前,農牧業正在進入整個行業的大轉型當中,這個轉型中有政策的力量、市場的力量、消費者的力量和競爭的力量。如今,趨勢已經清晰,政策已經明朗。對于企業和從業者來說,洗牌期是機遇也是挑戰,能夠把握趨勢成功轉型的,有機會進入下一場比賽,而那些后知后覺、行動遲緩的,也就只能在這一輪洗牌中被洗出了。市場法則就是兩個:優勝劣汰和弱肉強食。成功者收獲的是喜悅,失敗者看到的是殘酷。機會和挑戰就擺在那里,同行們,加油吧!(王中) 藥物添加劑將于2020年全部退出?飼料企業格局將因此而變! 多事情來得比較突然,就像農業農村部決定開展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以及要在2020年全部退出藥物飼料添加劑。 這個規定一經發布,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對于這種情況教頭早有預料,但是沒想到會這么快,來的這么突然而已。 其實飼料禁用抗生素作為促生長飼料添加劑從目前來看是弊大于利的,這是必然的結果。 趨勢: 對于飼料中禁用抗生素作為飼料添加劑這個趨勢是有原因的: 首先是因為消費者對于肉類的消費習慣和要求已經發生變化,而這種變化就是從量到質的需求變化。 另外就是基于環保和種養一體化的需求下,改變這種習慣,進而促使飼料配方習慣性改革,從而促進行業的良性循環發展所需。 再有就是對于抗生素耐藥性的重視以及保障人用抗生度的安全性及敏感度等因素的考量。 還有就是目前養殖一線在飼料內長期添加抗菌素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等等。 基于以上幾種基礎原因,飼料內禁抗只是早晚的時間問題而已,這個趨勢一直是清晰的。 但是禁抗又牽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故而在行業內也爭吵的比較激烈,比如14年我提出飼料無抗研發及嘗試的時候,就被別人罵的半死。 不過有意思的是南京會議的時候已經有很多人開始講腸道健康了,特別是最近兩年無抗的呼聲最高,加上一些添加劑企業推波助瀾和一部分企業的嘗試,這才達到了某些平衡。 可是從大家的認知層面上來講,飼料禁抗雖然是趨勢,但是誰都想不到會來的這么快、這么突然!難道與最近的貿易戰刺激有關? 接受 無論你愿不愿意,準備沒有準備好。面對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你所要做的就是接受,不但是認知層面的接受,而是從行為和習慣上的接受才是睿智之舉。 其實飼料禁抗對于一些大企業和既得利益者來講,或許是一次危機,但是對于務實的中小飼料企業來講,未免不是一次機遇。 盡管還有一年多的時間,但是很多大企業目前無論是從配方結構還是終端一線的經驗積累,都是需要時間的。 但是中小企業呢?無論是從改變的速度還是靈活性,都是可以占取一部分先機的。 趨勢之下,唯有接受,回歸本質,務實創新。是必須要具備的正確思維。 改變 所有重大的政策性改革,都會早就出一些成功者淘汰一部分落伍者,而要想不被淘汰,唯有改變自己一個途徑。 飼料行業發展到今天,盡管為行業創造的功績有目共睹,但是所帶來的一些問題也值得商榷。比如高能高蛋白的配方設計、比如抗菌素促生長的添加、比如全面模仿國外模式的思維........... 而隨著飼料禁抗的來臨,我們要改變的是自己,是自己應該用什么樣的方式、什么樣的思維去為終端豬場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而成人達己,這才是最重要的。 當然,飼料禁抗會帶來一些新的問題,而恰恰是這種新的問題才是我們最應該重視且去面對的,只有解決此類新出現的問題才是我們的先機所在。 改變是為發展而服務的,如果你的改變不能解決此類問題,那么你的改變將會變得毫無價值! 對策 我經常給服務的企業和好朋友們講:所有的對策的基礎是務實,所有的解決方案在一線的豬場! 只要你想在養豬行業好好的活著,你首先要解決的是方向的問題,其次是方法的問題,在其次就是去做,去重復的做的問題。 沒有核心技術和眾多的結果現在是很難說服人的,因為大家都被忽悠怕了。 故而,所有的對策都離不開一個前提,那就是務實的去做,重復的去做的習慣和態度作為支撐。 比如我們從14年就開始一直在一線豬場嘗試并積累在養豬過程中盡量無抗或者少抗的嘗試和積累。這幾年中積累和完善出了很多有價值的經驗。 且這種經驗都是有跡可循的終端豬場案例,那么對于我們來講,我們其實已經走了比別人快了幾步。 當這個飼料禁抗到來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是興奮和自信,但是對于那些沒有準備的企業和豬場呢?可能會是措手不及! 踐行 講的大部分都是虛的,做的大部分都是真的,你的行動力其實能表達出很多東西。 那么在飼料禁抗的趨勢之下,如何解決自己的生存乃至發展問題,其實并不是思維的問題,而是務實踐行的問題。 商業有商業的規則,那就是在等價的交換中產生交易,在持續的等價交換中發展! 而要想達到這種狀態,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接受、改變、制定對策并在此條件下去務實的踐行。 在踐行的過程中發現、在踐行的過程中試錯、在踐行的過程中完善、解決并尋找屬于自己的價值點,最終能真正的為企業和自己的客戶提供有價值的解決方案。 而在這個過程中,最容易做到的是替抗方案,無論是中草藥提取物還是微生態乃至酵母類的方案等等。 這些事情已經有很多企業在做,且還有很多企業確實做的不錯。在教頭看來這只是初級的茍且。 要想具備顛覆性的創新和野蠻的成長,那就是打破現有的傳統飼料營養體系,從特定的客戶需求出發,做更有遠景的布局及嘗試,進而快人N步的姿態去踐行和儲備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這種踐行的基礎和方向就是一些以滿足更長遠的消費者需求變化而帶來的豬肉消費需求所帶來的商機。 目的 飼料禁抗不是目的,要清晰的樹立這種認知。 無抗的目的除了是為了滿足從量到質的消費者需求之外,還有環境因素、抗生素耐藥性等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所致。 故而,不要膚淺的只認為替抗就是完成了任務,這種觀念的后果就是落伍。 無論是基于消費者需求變化的滿足還是其他因素的考慮,系統的去理解無抗的真意及目的才是最聰明的。 飼料無抗的目的是解決以上的幾點問題,而不是智造出新的問題,故而在實行飼料無抗化的大趨勢之下,我們要具備的是解決思維,而非茍且的利益思維。 也就是說從豬場的實際需求出發,通過飼料禁抗這個契機,全面的調整飼料配方設計思維及結構,進而在客戶的現實基礎之下,幫助他們真正的提升豬場的健康度、可持續性及品質,進而達到共贏及多贏的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成本 教頭參與及折騰了這么多年,最大的收獲是飼料無抗的發展不是技術問題,也不是方案問題,而是成本問題,是敢不敢去嘗試的問題。 咱國人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習慣,那就是嘗鮮者寡,從眾者多。原創者寡,剽竊者多。 在這幾年中很多飼料企業也在改變,也在逐步的減抗,但是真正有魄力或者真正去完全搶占先機的并不多,更多的是為了宣傳造勢而已。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從14年開始一直在終端一線折騰和完善一些新的思路和嘗試,直到最近在進行三無(無抗生素、無氧化鋅、無血漿腸膜等同源性蛋白原料)教保料的終端一線嘗試。 其實我們的方式很簡單,那就是你不搞我搞,你想搞的時候我已經搞了好久,然后用最終的積累和結果說話,去證明思路和方法的價值。 任何有價值的創新背后都是成本、失敗、時間、嘗試的積累,這些東西在長久的堅持下才會錘煉出有價值的創新。 所以,創新永遠不是能不能的問題,而是敢不敢的問題。 當然,這種癲狂的念頭和另類的思維也只有教頭這種沒有實業的人才敢這么干,畢竟身上背負的東西少,但是對于那些在轉型中的飼料企業和豬場來講,教頭還是勸你具備點合作意識,找那些真正能做出結果且有實力的企業和人合作的比較好。 畢竟像教頭這么玩的風險還是比較大的,如果你可以接受巨大的成本投入或者做了最壞的結果下的接受打算,玩一玩還是可以的。 總之,主管部門已經給出了飼料抗菌素的退出時間和國家相關政策的調整趨勢,那么因此而帶來的危機和機遇也會最終改變整個飼料企業的競爭格局。 在這次的競爭中,你是期望搶占機遇還是準備淘汰出局,其實很多時候除了認知之外,與選擇有關,與務實有染!對嗎?(董廣林) 來源:謀易智造、尚果農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