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雞痘是由雞痘病毒引起雞的一種接觸性傳染病,臨床上常可分為皮膚型、黏膜型、眼型、混合型,偶有敗血型,本病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特別是大型養雞場。雞患病后生長發育遲緩,產蛋量下降,若并發其他傳染病、寄生蟲病以及衛生條件、營養狀況不良時,則易引起雞批量死亡,雛雞感染雞痘時則死亡率更高。隨著現代養雞業的發展,養雞生產規模不斷擴大,養殖密度增加,雞痘呈現出新的流行特點,該病幾乎一年四季均有發生,小日齡雞發病率增高,發病雞的病程以及死亡率、淘汰率增加,給養雞者造成的損失慘重。因此,全面認識雞痘的流行新特點,并有針對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綜合防治措施是當務之急。 一、雞痘的流行新特點 雞痘分布廣泛,對養雞業危害普遍 雞痘分布廣泛,幾乎所有養雞的地方都有雞痘病發生,并且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尤其以春、秋兩季和蚊蠅活躍的季節最易流行,在雞群高密度飼養條件下,擁擠、通風不良、陰暗、潮濕、體表寄生蟲、維生素缺乏和飼養管理粗放,可使雞群病情加重,如伴隨葡萄球菌、傳染性鼻炎、慢性呼吸道疾病,可造成大批雞死亡,特別是大養殖場(戶),一旦雞痘爆發,就難以控制。 小日齡雞的雞痘發病率有增高的趨勢 雞痘可以感染任何日齡的雞群,尤其以感染育成雞和產蛋雞較為普遍,小日齡的雞群感染發病的比例較低。因此,現行的雞痘免疫程序和大部分疫苗(毒力較強)多適合于20日齡以上雞群的免疫接種。但近年來,30日齡以下雞群的雞痘發病則有逐漸增高的趨勢,臨床上曾有7日齡內的雞群發生雞痘病的報道。目前,許多養雞場和養雞戶為防范小日齡雞的雞痘流行,進行了雞痘首免日齡提前的嘗試,嘗試結果卻出現了兩種情況:一是疫苗對小日齡雛雞的免疫效果不如人意,免疫后的雛雞依舊容易感染雞痘;二是小日齡雛雞免疫接種雞痘疫苗后,疫苗不良反應嚴重,常常導致雛雞免疫接種后精神沉欲,食欲不振,以致生長發育遲緩,并有部分雛雞發生較高的死亡率,嚴重者甚至高達30%以上。因此,如何防范小日齡雞發生雞痘,成為目前家禽疫苗研制單位、畜禽防疫部門和養殖場(戶)共同關心并需要探討解決的問題。 發病雞群病程、死亡率有增高趨勢 以往多數雞群在感染后1月齡左右即可逐漸恢復健康,死亡率也較低,一般在5%以下,但近年來雞痘發病雞群病程較長,并且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逐漸恢復健康,死亡率有增高的趨勢,常在20%以上。分析其原因,筆者認為隨著近年來養雞業規模化程度的提高,養殖密度的增加等雞群眼型雞痘的發病率增高。發生眼型雞痘后的雞群采食、飲水均受到影響,抵抗力下降,易誘發感染其他疾病如新城疫、法氏囊、大腸桿菌病、沙門氏菌、葡萄球菌病等造成混合感染,因而導致雞痘發病雞群的病程、死亡率增高。 疫苗免疫失敗現象越來越普遍 根據對養殖場(戶)調查,幾乎所有的養殖場(戶)均按照免疫程序對雞群進行了雞痘免疫,但是仍然不能有效地控制雞痘的發生,疫苗免疫失敗現象表現得越來越普遍。據分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養殖場(戶)對雞痘的免疫接種途徑不當,雞痘的免疫接種屬于黏膜免疫,只能采取刺種或羽毛囊接種,而一部分養殖場(戶)往往采取注射免疫或飲水免疫的方法進行,因而造成免疫失敗;二是雞痘免疫后沒能產生良好的免疫應答,即雞群免疫后在部分雞的刺種部位未能產生痘斑;三是雞痘流行的病毒發生變異,高致病性的雞痘病毒含有完整的網狀內皮增生癥病毒的基因并能激發體液免疫應答,感染這種雞痘的雞群易發生網狀內皮增生癥引起雞群發生免疫抑制,從而導致雞痘疫苗免疫失敗。 雞痘與傳染性腺胃炎的發病呈現明顯的相關性 據筆者臨床觀察發現,發生雞痘特別是眼型雞痘的雞群常伴隨傳染性腺胃炎發生,其發病比例高達30%左右,而且分布區域廣泛,并且有逐漸增高的趨勢。 二、雞痘的防制 雞群一旦感染了雞痘,由此給養雞生產造成的損失慘重。因此,必須嚴格堅持防重于治的原則。具體來講,防范雞群發生雞痘應采取以下措施。 1.實施免疫接種 防范雞群發生雞痘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對雞群進行免疫接種,現將目前使用雞痘疫苗種類、接種方法和免疫接種注意事項介紹如下。 雞痘疫苗種類 雞痘疫苗主要有三種:一是雞痘鵪鶉化疫苗,該疫苗毒力較強,適合于20日齡以上的雞群接種,對小日齡雞群免疫后往往會出現嚴重的疫苗反應。二是雞痘汕系弱毒苗,該疫苗毒力較弱,適合于小日齡雞群免疫。三是喉痘靈(雞痘——傳喉二聯基因工程苗),該疫苗對雞群免疫后無任何疫苗反應,適合于20日齡以上的雞群首免。 雞痘的接種方法 接種雞痘疫苗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刺種法,即用一定量的生理鹽水將疫苗稀釋后,用消毒過的鋼筆尖或帶凹槽的特制針蘸取疫苗,在雞翅內側“三角區”翼膜刺種。二是毛囊接種法,此法適合于40日齡以內的雞群免疫,即用消毒過的毛筆或小毛刷蘸取事先稀釋好的疫苗涂擦在雞的頸背部或腿部外側拔去羽毛后的毛囊上。 雞痘免疫接種注意事項 雞痘的免疫接種方法不能采用飲水免疫或注射免疫,因為雞痘病毒不易在消化道或深層組織中增值,所以采用飲水免疫或注射免疫產生的免疫效果不確定,其接種方法只能采用皮下刺種;對雞群接種雞痘疫苗后,應及時對雞群的接種部位進行接種反應觀察,一般接種4~6天后在雞的接種部位會出現皮膚紅腫、水皰、增厚、結痂等接種反應,如接種部位無反應或雞群的反應率低,必須及時重新接種,否則易造成免疫失敗。 2.治療雞痘應以對癥治療并防止繼發感染為主 雞群一旦感染雞痘,治療僅能以對癥治療并防止雞繼發感染為主。可在雞群飲水中添加抗生素類藥物,如在飼料中添加萬分之二的阿莫西林,防止雞繼發感染,尤其是防止葡萄球菌感染;對發生雞痘破潰的部位可用1%碘甘油(即碘化鉀10克、碘5克、甘油20毫升混勻,加蒸餾水至100毫升)或紫藥水涂抹患部;對早期眼型雞痘可用慶大霉素眼藥水點眼;對黏膜型雞痘可用千分之一甲紫溶液飲用,以緩解患雞癥狀,并防止繼發感染。 3.消滅和減少蚊蠅等吸血昆蟲危害 消除雞舍周圍的雜草,填平臭水溝和污水池,并經常噴灑殺蚊劑消滅蚊蠅等吸血昆蟲;對雞舍門窗、通風排氣孔安裝紗窗門簾,并用殺蟲劑噴灑紗窗門簾防止蚊蠅進入雞舍,減少吸血昆蟲傳播雞痘。 4.改善雞群飼養環境 規模養雞場(戶)應盡量降低雞的飼養密度,保持雞舍通風換氣良好;加強衛生消毒,每批雞出籠后應將欄舍內全面清除,并徹底打掃干凈,再用常規消毒藥劑噴灑消毒滅源,飼養用具用沸水蒸煮消毒。遇高溫高濕季節,應加強雞舍內通風和吸濕防潮,以保護易感雞群。同時要加強雞群飼養,保持日糧營養全面,增強雞群的抗病能力。 5.防止雞痘疫情傳入 除平時做好雞群的衛生防疫外,對引進的雞群,必須事先作好雞痘疫苗的免疫接種,雞群引進后要經過隔離飼養觀察,證明無病后方可合群。一旦發生雞痘,應及時隔離病雞,對重癥者應及時淘汰,對死亡和淘汰的病雞及時進行深埋或焚燒等無害化處理,對雞舍、運動場和一切用具進行嚴格消毒。對病狀輕、經治療轉歸的雞群應在完全康復后兩個月方可合群,同時對易感雞群進行緊急免疫接種,防范雞痘疫情擴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