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三聚氰胺”事件陰影逐漸淡去時,新西蘭恒天然(Fonterra)正在醞釀一個重回中國市場的長期計劃。恒天然商貿(上海)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菲利普·特納(PhilipTurner)昨天接受早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乳業供應鏈上還有投資機會”,公司計劃在中國建設新的牧場,并且有可能再次進入乳制品加工領域。 今年7月,恒天然自有奶粉品牌安怡、安滿在華重新上市,被視為其重新發力中國市場的第一步。此前,恒天然授權三鹿經營安滿、安怡,經歷了“三聚氰胺”事件,兩大品牌一度在中國市場銷聲匿跡。目前,恒天然選擇慎昌公司成為安怡、安滿新的經銷商,相關產品已在華東、華南銷售。 而接下來,恒天然計劃在牧場經營方面繼續擴張。目前恒天然持有唐山牧場85%的股份,另外15%原先由三鹿持有,目前仍由三鹿破產管理人管理。特納表示,恒天然有興趣以合理的價格購回這部分股份,也愿意與建設性的合作伙伴合作。目前,唐山牧場共有3000頭奶牛,特納預計明年8月牧場規模會達到高峰,奶牛量增長到6000頭左右。“同時我們也在探索能不能繼續開發其他牧場。”特納表示,目前公司正在考慮選址事宜。 2006年,恒天然集團以8.6億元認購了三鹿43%股份。三鹿最終破產,恒天然的投資也打了水漂,但恒天然并沒有因此卻步的意思。特納表示,不排除今后重新進入中國乳制品加工領域的可能性,而并購也是選擇之一,但痛定思痛,如果進入一定會保證奶源的質量。 “對于中國乳業供應鏈上的機會,我們會在作出充分的調研后作出具體的決策。”特納表示,未來一年中國乳業市場將以9%~10%的速度逐步恢復,雖然公司目前并未作出實質的投資計劃,但毫無疑問會從中發掘新的機會。 事實上,經歷了“三聚氰胺”事件,恒天然也需要在中國彌補在經濟和聲譽上的雙重受挫。對于如何恢復在中國的企業形象,特納表示,公司在全球的形象是基于產品質量的,在中國仍將堅持這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