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糧控股(00606.HK)今日公布上半年業績,受豆油、豆粕等價格大幅跳水的影響,這家中國本土最大的食用油企業上半年經營利潤同比減少44.2%,收入則同比減少3.2%,為196.17億港元。 大豆、油菜籽等油籽加工業務是中糧控股最大的收入來源。今年上半年,中糧控股油籽加工業務收入118.35億港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9.9%,占到中糧控股全部收入的60%。中糧控股表示,2009年上半年,大豆油、豆粕市場的整體情況與去年同期的歷史高位相比明顯遜色。今年6月底,大豆油和油籽的現貨價格分別較去年同期下跌44.2%及13.5%,導致油籽加工業務收入相對減少。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糧控股共銷售大豆油30.8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21.2%,但是收入只有19.89億港元,比去年同期減少約9.5億港元。中糧控股以進口大豆為主要原料,中國大豆網測算,昨日全國食用油加工廠每加工一噸進口大豆平均利潤為144元人民幣,而在今年1月5日,加工一噸進口大豆的利潤為322元人民幣,跳水近一半。 除了大豆油,中糧控股披露棕櫚油業務也面臨較大壓力,與去年同期相比,棕櫚油價格下跌43.8%,但是中糧控股表示趁棕櫚油大幅下跌的時機,在今年初以低價采購了大批棕櫚油產品,有效地控制采購成本,使后續的產品銷售有較大的利潤空間,因此棕櫚油產品的毛利率較2008年同期得到大幅提升。 在現貨市場之外,中糧控股也是農產品(000061,股吧)期貨市場的大戶,通過對大豆等產品套期保值來鎖定利潤率,而今年上半年中糧控股的套期保值業務不容樂觀。 中糧控股表示:“自2009年初起,全球金融危機導致原材料價格下降,而主要大豆產區之一阿根廷的干旱情況日趨嚴重,因此本公司大量采購大豆遠期現貨,同時為了規避市場風險,穩定業務發展,并根據市場行情,在大連商品交易所適當地對大豆、豆油和豆粕進行套期保值。而在海外采購成本低于國內期貨的情況下,本公司一方面采購進口大豆和棕櫚油,另一方面在國內期貨市場賣出相對數量的產品期貨保值,已達到鎖定利潤的目標。” 盡管如此,截至今年6月30日,中糧控股錄得變現及未變現套期保值虧損總數為8.27億港元,去年同期則是虧損2.79億港元,加上其他因素,中糧控股油籽業務毛利率因此從去年同期的11.5%被拖低至現在的5.9%,中糧控股表示這一毛利率“回歸至行業正常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