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長史 ◆新和成是浙江“草根民企”的典型代表,從負債10萬元起家,一路披荊斬棘,成長為與國際巨頭分庭抗禮的行業領軍者,孜孜以求的專業精神、持之以恒的創新動能、志存高遠的文化基因,是新和成的制勝法寶。 ◆新和成主營的維生素應用廣泛,卻是極其敏感的產品,每一次供求關系的風吹草動,都會輕易地掀起價格漣漪。當維生素產業即將觸碰“天花板”的時候,新和成積極求索新增長點,努力熨平業績波動,立志成為“醫藥化工的專家、營養健康的使者”。 在一間簡樸的會議室內,戴著眼鏡的胡老師手捧一個白色的搪瓷茶杯,緩緩落座。 胡老師即是胡柏藩,倡導“老師文化”的新和成的掌門人。化學教師出身的他,從10萬元借款起家,經過20多年的發展,帶領新和成躋身維生素領軍者行列,并在深圳中小板拔得頭籌。 在與記者2個多小時的攀談中,胡柏藩幾乎沒談論股價。他說,自己會關注公司股價,但從不刻意,“把公司做好了,股價一定會漲”。他侃侃而談的,是新和成的制勝之道:創新、人和、競成。 創新:貫穿始終 胡柏藩將自己的創業史,輕描淡寫地歸結為“不想當老板當了老板,不想發財卻發了財”。其實,新和成人都知道,公司一路走來頗多坎坷,而動力之源便是創新。 新和成的前身,是一家做廢酒精回收的作坊式小廠,年產值僅幾十萬元。1991年,通過研發諾氟沙星的中間體乙氧甲叉,企業年產值猛增至1000多萬元,一舉跨入了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行列,實現第一次飛躍。 1994年-1997年,新和成相繼成功開發了維生素E的兩個重要中間體主環和異植物醇,并實現產業化,打破了國外企業長期壟斷的局面,終結了我國維生素E生產原料長期依賴進口的歷史。新和成的年產值也從1994年的5169萬元,逐步上升到6.1億元。1998年,香葉酯開發成功并投入生產后,新和成年產值達到9億元。1999年,芳樟醇開發成功并投產后,年產值升至12億元。 與此同時,通過產學研結合,新和成的科研成果轉化速度迅速提升,例如維生素A的開發,從實驗到中試,再到工業化生產,新和成僅用了不到3年時間,在業界難得一見。 如今,新和成已成功開發了10多個國家級新產品,形成了包括醫藥原料藥、維生素食品添加劑、維生素飼料添加劑、香料、醫藥中間體在內的從基礎原料到維生素產品的“一條龍”產業鏈。 “新產品的成功開發,使企業不斷跨越新臺階。”胡柏藩說,新和成每年用于研發的投入占銷售額的3%-5%,以夯實企業的發展后勁。 1999年,新和成改制為股份公司。2004年5月,在中小板正式推出之時,新和成榮當第一股,股票代碼002001。2005年8月,新和成成為第二批啟動股改的上市公司。 文化:深入骨髓 初到新和成,記者注意到一個奇怪的現象:在公司里,不論職務高低,年齡大小,都互稱為老師,人人既是老師又是學生,儼然就是一所大學校。 “這里面有我個人的教師情結,”胡柏藩說,他視之為一種企業文化,“作為領導,既是管理者,又是老師,要處處為人師表,不僅要教下屬如何做事,還要引導下屬如何做人。” 新和成將“老師文化”落實到具體的制度。比如“五必談、五必訪”制度,就是類似學校家訪的形式,明確規定在哪五種情況下,必須找員工攀談;在哪五種情況下,必須進行家訪。 實際上,早在1999年,新和成就“先知先覺”認識到企業文化的重要性。經過一番激烈討論,將“創造財富、造福社會”定位企業宗旨,“求實、求質、求新、求效”作為企業精神,并確立了“創新、人和、競成”的價值觀。 在新和成,以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為目標的合理化建議活動是激發員工智慧的平臺。多年來,公司共收到合理化建議1萬多條,產生經濟效益近數千萬元。如“空運托盤改進”、“增加精品產能”、“蒸汽系統節能”等來自一線員工的合理化建議間接創造了數百萬元的經濟效益。 新和成致力于打造學習型企業。把學習內化為企業日常行為,溶入企業血液之中;以主動學習、自覺學習代替被動學;制度學習、系統學習代替零星學習。 布局:穩扎穩打 新和成的產業布局穩扎穩打、步步為營。1999年4月,投資數億元的新和成工業園區在新昌縣城關塔山興建;2003年5月,投資18億元的新和成科技產業園落戶杭州灣精細化工園;2005年9月,新和成梅渚新區啟動建設;2008年3月,投資10.6億元的山東新和成藥業在濰坊開工。 然而,新和成的成長之路絕非一帆風順。 1999年,國際維生素市場上的一次“地震”差點將新和成壓垮。當時,在很短的時間內,維生素E的價格從每噸40多萬元,直跌至不到8萬元,每噸產品的利潤僅有1000多元,2007年初一度逼近虧損點。 咬牙堅持的新和成,通過內部挖潛、技術改造、降低能耗、精細化管理等舉措,最大限度壓縮企業生產和運營成本。苦盡甘來,維生素E的價格在2007年下半年開始反轉,并升到歷史高位,新和成的業績也在2008年迎來大豐收。 “其實,在最困難的時刻,我也沒覺得很著急。”憶及這段驚心動魄的經歷,胡柏藩的語氣卻出奇的淡定,“因為,我們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 2008年,在許多行業陷入危機之時,新和成逆勢出擊,花費近1億元添置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科研儀器,先后招聘了800名新員工用于充實基地,引納了150多名本科學歷以上的人才加盟。 目標:醫藥化工的專家、營養健康的使者 在資本市場浸潤5年后,新和成在2009年首度啟動再融資計劃。今年2月,新和成完成定向增發,募集資金11.5億元投入年產12000噸維生素E生產線易地改造工程、年產6000噸異戊醛等6大項目,其中3個項目是新和成未來重點布局的香精香料產業。 “維生素產品的工藝路線長,有許多中間品可以作為香料出售,新和成可以借助原有平臺延伸產業鏈”,胡柏藩說,香精香料應用廣泛,但目前國內尚無成熟的大型香精香料生產企業,新和成將擇機并購,努力成為香精香料領軍企業。 在傳統優勢的維生素領域,新和成將繼續尋求產品系列化、規?;热玳_發維生素E系列、類胡蘿卜素系列、氨基酸系列、不飽和脂肪酸系列、香精香料系列產品,以拓展精細化工的產業鏈,不斷打造新的增長點。 新和成的目標是,首先要把企業辦成能賺錢的企業,然后辦成有品牌的企業,最后要辦成有文化的企業,把公司塑造成一個會賺錢、有文化內涵的國際知名品牌企業,成為醫藥化工的專家、營養健康的使者。 胡柏藩對新和成的市值并不在意,“企業做好了,股價自然會上去”。在記者追問之下,他仍只給出了一個模糊的概念:“希望未來10年新和成的市值能翻幾番”。 撰文吳正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