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600887.SH)的新工廠正式在吳忠奠基,蒙牛(2319.HK)則宣布其高端液態奶項目在銀川開工。這些對寧夏夏進乳業來說,都不是太好的消息。 夏進乳業是上市公司新華百貨(600785.SH)旗下公司。寧夏,是曾經風光無限的夏進乳業的大本營。這幾年淪落后,這里是它難得的避風港。但現在,避風港里也將不太平。 伊利、蒙牛這兩家新工廠,對夏進來說無疑是龐然大物。這兩個 “大家伙”,直接給夏進拉響了警報。 蒙、伊來了 7月15日上午,寧夏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項目在寧夏吳忠市正式奠基。伊利的這個液態奶基地總投資4.89億元,主要生產純牛奶、乳飲料、花色奶等系列產品。該項目預計明年10月投產,投產后可實現年產超高溫滅菌奶19萬噸。 有資料稱,伊利吳忠的這個項目將成為西北地區最大的乳業項目。 五天后,這個紀錄馬上被刷新。7月20日,蒙牛對外宣布,總投資7.5億元、日產達1000噸的蒙牛高端液態奶項目在寧夏銀川市正式開工,項目分為生產基地和奶源基地兩部分建設。蒙牛該項目的一期基地建設,也預計明年10月完成投產。 “按目前的情況來看,夏進的前景不會太好。”寧夏當地一位乳業人士向本報表示。早在三四年前,伊利、蒙牛就已經在寧夏收購原奶。 從奶牛存欄數來說,寧夏在全國排第三,產奶量全國排第二,位居內蒙古之后。加之當地人口資源少,乳制品消費量小,原奶供應相對充裕。東方艾格乳業分析師陳連芳估計,寧夏地區的原奶年產量約為40萬噸。 在伊利、蒙牛之前,其他一些全國性食品企業,已經看到寧夏這片“風吹草低現牛羊”的美景。旺旺集團在銀川有寧夏明旺乳業,維維集團在寧夏有銀川維維北塔乳業,娃哈哈集團則有設在吳忠的恒楓乳業。 緊俏的奶源 隨著大企業的紛紛加入,寧夏的原奶供應狀況發生了逆轉。 吳忠是寧夏奶牛養殖的起源地和最大的奶源基地。寧夏乳制品工業協會秘書長趙淑銘向本報介紹,吳忠當地的原奶產量大約是1000噸/日,而按照現有乳品加工廠的狀況,遠遠超出了這個供應量,“缺口很明顯”。 他形象地描述,從娃哈哈旗下恒颯乳業所在位置過條馬路,就是伊利吳忠的新廠。 趙估算,吳忠地區有大大小小的乳品加工廠十來家。伊利在吳忠建廠之前,在當地的收奶量大約是100-200噸/日,建廠后需求將大增,有公開資料顯示,伊利新工廠日收購加工處理鮮奶520噸。 夏進目前在吳忠當地的收奶量大約是200-300噸/日。吳忠,是夏進的起家之地。他介紹,夏進現在一年的銷售額是5億多元,在寧夏當地現有的乳制品品牌中,其美譽度、忠誠度都排名第一。趙淑銘回憶,它一度是寧夏地區原奶需求量最大的乳企,而且也是當地在奶源建設上做得最好的乳企。 2005年之后,夏進在寧夏能掌控的奶源資源逐漸流失。趙淑銘估計,現在留到夏進手中的養殖園區大大小小加一塊,也就20來個。“種樹的是夏進,摘果子的卻未必是它。”趙感慨。 夏進的出路 無論是伊利吳忠的工廠,還是蒙牛銀川的工廠,他們都主打液態奶產品,這與夏進現有的產品線是重疊的。 現在的夏進,早已不是當年如日中天時的狀況。 2002年,上市公司新華百貨入主夏進乳業,持有后者60%股權。新資本的注入,燃起了夏進全國化擴張的熱情。 2002年到2005年,夏進曾被評為全國液態奶六強之一,是西部地區的乳企老大,一年銷售收入40多億。當時蒙牛的銷售收入大概是30億-50億之間。夏進的銷售公司遍布全國20多個省市。 轉變發生在2005年之后。當時,新華百貨派駐人員進駐夏進操盤,但業績出現大幅下滑。由于人事的變化、全國化戰略的調整,夏進的速度放慢下來。 同時,伊利、蒙牛已經形成兩虎相爭的巨頭格局,乳制品既定的產品思路也因為蒙、伊推出的乳飲料、早餐奶等完全被顛覆。到2007年年中時,夏進陸續撤掉地區分公司,市場僅維持以陜甘寧為主。 有寧夏當地乳業人士透露,今年年初,曾有風投和企業找夏進的大股東談收購,但是因為叫價太高,而未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