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指母牛所生的異性多胎犢牛中(雙犢、三個犢)的母犢,由于生殖器畸形,而喪失繁殖能力。異性雙胎的母犢牛90%以上不育。
[病因]
1.牛在多胎的時候,一般到30天左右尿膜囊就愈合,而形成共同的尿膜絨毛,隨著尿膜絨毛的形成絨毛膜的血管也接連在一起,使每個胎兒的血液變成共同流動的狀態。胎兒的性別在同性的時候不發生問題,但在異性的時候雄性胎兒的某種物質流人雌性胎兒的體內,這種物質妨礙雌性胎兒的生殖器官分化發育而出現畸形。
2.異性雙胎的母犢牛大約10%左右具有正常的生殖能力,這是由于在公犢和母犢之間的絨毛膜血管還未接連時,或者由于胎兒的發育階段相當快而能使血管吻合的緣故,所以能使母犢的生殖器官發育正常。
[癥狀]
1.生后期間的異性雙胎中雌性不育的牛,在外觀上與正常的母犢牛幾乎沒有區別。但一般有陰部稍小、陰毛較長,而且多數成房狀、陰蒂較大而明顯等特征,往往也有的牛外陰部難與正常母犢相區別。
2.正常母犢牛大約在生后10~12個月出現發情癥狀,但異性雙胎中雌性不育的牛,既使機體已經發育成熟也不出現發情癥狀。
3.異性雙胎中雌性不育的牛,生后經過1年以上,體形好像公牛,頭及角都變得粗大,嚎叫的聲音也像公牛,性情也粗暴,這是由于卵巢轉化為睪丸樣,而分泌雄性激素的緣故。
[診斷]
1.外陰部的觀察:凡是外陰部表現上述特征的母犢牛,首先考慮異性雙胎中雌性不育的牛是不會錯的。
2.陰道長度的測定:出生之后正常母犢牛的陰道長大約15 cm,異性雙胎中的雌性不育的牛只有5~10cm,相當于正常牛的2/3,普通體溫計的長度大約是13cm,所以從陰門到陰道能把體溫計完全插入的時候,是正常母犢牛理想的深度。如果連1/3的長度都插不進去的時候,可以說異性雙胎中雌性不育的牛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但是,也有的異性雙胎中的雌性不育的牛的陰道長10cm以上的,所以這種鑒別方法不是完全正確的。
3.直腸檢查:犢牛出生10個月后,通過直腸檢查,靠觸摸卵巢和子宮能夠診斷。異性雙胎中雌性不育的牛,無論是卵巢還是子宮都只呈痕跡狀態,不發育,由于陰道也不發育,所以就連陰道鏡也插不到深部去。
4.通過染色體和血型的檢查也能診斷。
母牛從胎兒娩出后,一般經4~8 h可自行排出胎衣。如經12~24 h以上胎衣還未能全部排出的,稱為胎衣停滯。
[病因]
1.產后子宮收縮乏力:正常母牛分娩后,由于子宮肌具有較強的收縮力,是促使排出胎衣的主要動力,然而,若子宮收縮乏力、弛緩則子宮肌的收縮力減弱或停止,導致胎兒胎盤與母體胎盤部分或完全不能分離而發生停滯;
2.胎盤充血:如胎兒胎盤絨毛或母體胎盤充血;
3.胎兒胎盤和母體胎盤愈著: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胎膜和子宮內膜感染,而引起胎兒胎盤和母體胎盤發炎所致,或者只是由于母體子宮發炎所引起的,主要常見于布氏桿菌病的母牛;
4.妊娠期延長:妊娠期延長,胎盤結締組織增生,也可阻止胎盤分離;
5.運動不足或某種營養素(維生素A、微量元素硒)不足也是一個原因。
[癥狀]
1.病牛停滯的程度有各種各樣,有的胎衣大部分從陰門下垂,有的大部分在子宮內,只有一小部分下垂于陰門之外。
2.在夏季胎衣停滯第二天后,胎衣開始腐敗放出特有的難聞氣味。
3.由于牛的個體差異,有的出現發燒、食欲減退、乳量減少等癥狀,也有的牛完全沒有全身癥狀。
4.在極少數胎衣停滯的母牛,胎衣腐敗,惡露排出不暢滯留在子宮內。由于組織腐敗分解與細菌的感染并產生大量的毒素,毒素被吸收,引起自體中毒,出現全身癥狀。體溫升高,精神沉郁,食欲明顯廢絕,泌乳減少或停止,甚至可轉化為膿毒敗血癥。
[診斷]
根據母牛產出胎兒后,如經12h以上胎衣未能全部排出者,即可確診。
[防治]
1.手術剝離:手術剝離為首選療法,手術剝離應根據季節、氣溫及患牛全身情況,在產后18~24 h進行。過早、過晚剝離對患牛都不利,過早剝離是一種硬性剝離,與手術剝離條件不符,會遭到強烈的努責,導致剝離困難或出血過多;過晚則由于胎衣腐敗分解,胎兒胎盤的絨毛因腐爛而斷離在母體胎盤小竇中,甚至個別胎兒胎盤容易殘留附著在母體胎盤上,可繼發子宮內膜炎。也可能因子宮頸口已收縮,手臂無法伸人子宮,而貽誤剝離時機。
2.子宮投藥法:不用手術摘除,直接向子宮內塞人抗生素,這種方法平均5天左右就可自然排出胎衣。在排出的同時要再一次向子宮內塞人抗生素,由于這種方法對今后受胎有益處,所以近來采用這種方法的逐漸增多。
3.鈣制劑療法:對于習慣性經常發生胎衣停滯的經產牛及高產母牛,在其產犢后,應該立刻給予靜脈注射鈣制劑(5%氯化鈣注射液150~200ml或10%葡萄糖酸鈣注射液400—600ml),鈣制劑可以增強子宮收縮,促進胎衣排出。
4.激素療法:一般常用的都是促使子宮頸口開張和收縮的激素。每日注射雌激素1次,連用2~3天。
5.對出現發燒或食欲減退的牛,還要給予全身性抗生素類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