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酶的種類
| 來源
| 最適溫度/℃
| 非消化酶
| 纖維素酶
| 綠色木霉
| 45~65
| 木霉
| 45~50
| 康寧木霉
| 45~50
| 黑曲霉
| 45~55
| 半纖維素酶
| 枯草芽胞桿菌
| 40~55
| 木霉
| 40~50
| 果膠酶
| 根霉
| 40~50
| 黑曲霉
| 40~50
| 植酸酶
| 黑曲霉
| 40~50
| 米曲霉
| 40~50
| 丹寧酶
| 無花果曲霉
| 40~50
| 黑曲霉
| 40~50
| β-葡聚糖酶
| 枯草芽胞桿菌
| 55~70
| 木霉
| 50~60
| 消化酶
| 蛋白酶
| AS1398枯草芽胞桿菌
| 35~40
| 枯草桿菌
| 45~50
| 糖化酶
| 黑曲霉
| 50~60
| 根霉
| 55~65
| 淀粉酶
| 黑曲霉
| 55~70
|
|
大麥和小麥基礎(chǔ)日糧經(jīng)過熱加工,其中植酸酶在經(jīng)過各個(gè)加工工序的相對活性如表2所示[8]。Israelsen(1995)報(bào)道,110℃時(shí)植酸酶的活性存留率為零。Vanderpoel報(bào)道,110℃時(shí)β-葡聚糖酶和纖維素酶的活性已無法檢測到;Gradient報(bào)道,淀粉酶在80℃時(shí)活性顯著下降。Clayton(1999)認(rèn)為,如制粒溫度超過85℃,就應(yīng)采用液體酶制劑噴涂到冷卻后的顆粒料上,從而避免高溫蒸汽對酶活性的不利影響[9]。
表 2 大麥和小麥基礎(chǔ)的豬飼料在膨脹加工過程中植酸酶的相對活性
工序
| 溫度 /℃
| 植酸酶的相對活性
| 調(diào)質(zhì)前
| 27.9
| 100%
| 調(diào)質(zhì)后
| 80.5
| 76%
| 制粒后
| 70
| 47%
| 膨脹后
| 102
| 18%
| 膨脹制粒后
| 79
|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