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e:褐殼蛋雞蛋殼顏色的形成機理及與泛白原因分...
褐殼蛋雞蛋殼顏色的形成機理及與泛白原因分析
劉建平
蛋殼顏色的深淺與蛋的銷路密切相關。所以,很多養殖戶對蛋殼顏色非常關注, 很在意觀察蛋殼顏色的變化,并常常把它的變化與所喂飼料聯系在一起.常有養殖戶發問:"雞蛋殼又變白變淺了,是飼料的毛病?還是雞又鬧什么病呢?" .針對這些情況,現就蛋殼顏色的問題和大家作一交流,希望能對大家提高這方面的認識有所幫助.
1.蛋殼顏色的形成
1.1品種因素
蛋殼顏色是最直觀的品種特性。目前大群飼養的有色蛋雞品種多為從國外引進的褐殼蛋雞。有研究表明, 蛋殼顏色有較高的遺傳力,蛋殼色澤遺傳為為0.58~0.76。且殼色性狀為多基因影響,褐色基因依個體遺傳結構的差異,表現出由棕色到淺褐不完全顯性,色澤差異懸殊。一般來說,凡經過長期選育的雞種,殼色深淺相對固定,但現代商用褐殼蛋雞則因殼色存在著遺傳變異,在殼色一致性上還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品系間雜交所造成的。
1.2蛋殼色素形成的過程
蛋殼顏色是子宮中腺體分泌和沉積的色素,是蛋殼外面釉質層的構成成分之一,在蛋產出前4~5h形成。當卵通過子宮部粘膜時,管腔擴大,由于子宮壁平滑肌的收縮,使卵轉動,其上皮粘膜的分泌物均勻涂布在卵的表面。子宮粘膜為假復層柱狀上皮,由具有纖毛的頂細胞和分泌細胞組成,頂細胞與鈣的分泌有關,分泌細胞與分泌蛋殼釉質層有關,固有膜內分布有管狀腺,直接開口于管腔。
蛋殼色素的生物合成途徑和機理很復雜,其化學成分為棕色素卟啉,來源于血紅蛋白分解物,與衰老、受損和形態異常的紅細胞的破壞有關。當紅細胞在肝、脾和其他部分的網狀內皮系統被吞噬破壞后,釋放出血紅蛋白,很快就被分解為珠蛋白、膽綠素和鐵。其中珠蛋白和鐵可重新參加體內代謝,唯有膽綠素被還原為膽紅素,經血液轉運至肝臟后結合生成葡萄糖醛酸膽紅素,隨膽汁排入十二指腸,大部分作為廢物隨糞便排出體外。還有小部分又被腸道重新吸收,經血液入肝或轉送至輸卵管等部位,作為合成蛋殼色素的原料。因為紅細胞衰老破壞連續不斷進行,這種色素原料不會缺乏,而能夠源源不斷地由上述分解物滿足,而后,再經子宮腺體細胞內多個分解合成酶的作用,形成褐色蛋殼色素。
2.褐殼蛋蛋殼顏色變淺的原因
2.1品種因素
白殼蛋雞與褐殼蛋雞雜交,其后代雞則表現為兩者的中間殼色。若用白來航公雞與有色羽母雞雜交,蛋殼顏色較淺,反交時則較深。現代雞種皆為品系間雜交而成。因各育種公司選用育種素材的差異,或種雞場沒按要求的系間雜交制種,結果出現一些蛋雞群殼色參差不齊。如對某雞場褐殼蛋雞進行抽查,隨機抽取100個蛋,依深褐、褐、淺褐和淺粉4種色澤分類,分別占33%、39%、16%和12%,雖然符合標準色的占70%以上,但有12%色素過淺的蛋,這種現象不能說與雞種的質量無關。
2.2疾病因素
據調查分析,在相同品種情況下,蛋殼顏色變淺與雞群發生輸卵管病變有關,當病原體侵蝕雞體后,可直接發生或繼發引起不同程度生殖道病理變化,輸卵管出現水腫、充血或出血,粘膜上皮脫落,使蛋殼腺體合成和分泌鈣及色素機能部分喪失或完全喪失,造成蛋殼顏色變淺、變白等較為典型的臨床癥狀。
危害最嚴重的疾病有雞新城疫、大腸桿菌病、巴氏桿菌病、減蛋綜合癥、腎型傳支、雞白痢等。因嚴重侵害生殖系統,除造成產蛋率銳減、蛋殼變薄、無殼蛋增多外,并有蛋殼褪色變淺、變白等較為典型的臨床癥狀。同時因雞群患病,引起消化功能紊亂而造成營養缺乏。另外,還有資料報道,認為與呼吸系統有關的疾病也可影響褐殼蛋顏色和蛋殼強度。
2.3藥物因素
服用尼卡巴嗪抗球蟲,抑制碳酸酐酶的活性及正常蛋殼色素的形成,導致正常產褐殼蛋品種雞產白殼蛋。雞產蛋期預防治療常發病或混合感染時投服藥物,如磺胺類、呋喃類、喹乙醇、抗球蟲藥或驅蟲藥,使用時間或用量不當,也對蛋的形成有不良影響。
2.4飼養管理因素
應激方面的原因。轉群、防疫、外界驚擾都會對雞產生應激作用,各種應激因素都能影響雞對鈣的吸收和利用,由于應激影響可使雞只產蛋過程中產蛋時間延長,蛋在蛋殼腺中長時間存留,會增加鈣的沉積,而使蛋殼顏色變得蒼白。Cibert和Overficld(1986)認為,輕微應激或短時間驚擾的雞所產的蛋外表覆蓋額外的鈣,并產生不令人喜歡的蛋殼顏色。其他國外學者也發現顏色不正常、畸形和其他異常蛋的發生率明顯與蛋形成期的應激有關。Mills和Rauch(1987)還證實了環境因素對蛋殼結構和蛋殼顏色的影響。因此,在飼養過程中應盡量減少應激因素刺激,使雞群保持適宜密度和舍溫,可使蛋殼顏色和質量有所提高,還能確保雞只高產穩產,增加飼養效益。造成產蛋下降,伴隨色澤變淺。這類變化時間不會長,調整環境、飲水中增補電解多維、白蛋殼現象會很快消失。 光照方面的原因。產蛋期的光照應是恒定的。光照不足或不穩定不規律都會造成產白蛋殼。人工補光應保持穩定、配以科學的飼料營養,可保證優良的殼色與產蛋高峰。
夏季持續高溫,雞體散熱困難,為加速排泄散熱而大量飲水,加上采食量下降,造成營養流失和不足,影響蛋殼質量而產白殼蛋。秋冬之際,氣溫突降,雞體一時不能適應,影響鈣磷代謝,導致蛋殼顏色變淺。2.5營養方面的因素
一般來說,蛋殼顏色的深淺與蛋雞的飼糧營養無直接關系,目前也沒有添加某些營養物作為改善蛋殼色澤專用的添加劑。但如果長期缺乏維生素A,可能引起輸卵管正常粘膜上皮被分層的鱗狀角質化上皮所取代,使蛋殼色素的分泌失常,造成蛋殼顏色變淺。
2.6.雞體老齡化因素
因雞齡老化、產蛋下降、蛋殼變化這類情況,增調營養性藥物可見改善,但維持時間不長,應根據市場行情,及時淘汰。有的資料介紹產蛋初期殼色較深,產蛋后期變淺,這是否與生殖機能衰退有關還需進一步證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