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癱瘓也稱產乳熱,是奶牛分娩和泌乳所造成的低血鈣。當奶牛血液中鈣的含量低于5mg/dL時,奶牛可能無法站立(發生產乳熱),此時,真胃的蠕動和收縮能力分別下降70%和50%。當血鈣含量低于7.5mg/dL時,奶牛處于亞臨床低血鈣(表現為肌肉的收縮能力下降),此時,真胃的蠕動和收縮能力分別下降30%和25%。
據報道,美國有6%,芬蘭有9%的奶牛患有產乳熱,有60%患有亞臨床性低血鈣,發生產乳熱的奶牛,產奶量會降低14%。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逐漸認識到干奶后期至初產期的營養和管理,對預防產后癱瘓的重要性。
奶牛血鈣的平衡是一種復雜的攝入、排出和再循環的過程,它主要由1,25-二羥膽鈣化醇(1,25-(OH)2D3),甲狀旁腺素(PTH)來調節,由于產犢,這種平衡被打破。在干奶期,奶牛對鈣的需求量較小,補充血鈣的各種機理相對不活躍。產犢后,由于鈣的需求量大增,而腸道和骨骼并沒有完全適應和準備好提供由于泌乳而造成鈣的需求量的劇增,從而導致血鈣下降,而發生產乳熱。
陰離子鹽主要作用機理是降低血液的PH值,從而導致奶牛的代謝性酸中毒,調節體內的1,25-(OH)2D3和刺激甲狀旁腺素在產前階段分泌,促進骨骼鈣沉積的動用,以適應產后大量鈣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