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回復 chulei 的帖子
益生元、益生菌的概念是從國外過來的。
我們的體內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細菌生態群,據估計,總重量大概在1.5公斤左右。它們最集中居住的地方是大腸。一般而言,多數細菌與人體相安無事。有一些能夠搗搗亂,代謝產生一些有毒或者有害的物質。還有一些能夠為保護它們的"生態環境"做出貢獻,比如通過代謝產生一些對人體有益的成分。這些"好細菌"在科學上被稱為"probiotic",中文通常翻譯成"益生菌".
補充"益生菌"的思路是直接吃進活的細菌,類似于空投一些"好細菌"來抑制"壞細菌".而補充"益生元"的思路則是,通過提供好細菌喜歡的食物來扶持它們,從而壓制壞細菌。能夠實現這樣功能的食品成分就被叫做"prebiotic",一般翻譯成"益生元".世界上益生元開發和應用最好的國家是日本,其次是歐美。日本明治是低聚果糖開發的先驅。
顯然,"益生元"不是一種特定的食物成分,而是所有能夠實現類似功能的食物成分的總稱。它的精確涵義在學術界還有不完全相同的理解,但基本特征包括:這種食物成分必須完好達到大腸,也就是說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它不僅需要能被"好細菌"代謝利用,還得不能被"壞細菌"利用;好細菌代謝利用之后,必須為人體帶來明確的好處。
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學術界和工業界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財力來尋找這樣的東西。迄今為止,比較公認滿足"益生元"要求的有三種:菊糖(inulin)、低聚果糖(FOS)和低聚半乳糖(GOS)。它們存在于一些常規食品之中,含量高低不等。還有許多其他的可溶性膳食纖維和低聚糖也在某些方面滿足"益生元"的要求,不過總體來說證據還不夠充分和完善。這樣的東西,也是"健康食品",但還不能稱為"益生元".
而合生元,是指將益生菌和益生元互配成的產品。如法國合生元公司的合生元產品。目前,益生元、益生菌產品還是以進口為主,國內一些產品在產品質量、研究和應用上還不到位,像寡糖產品的提純,目前國內還做不到高純度工業化,我們往往會看到市場上某些粗制品的建議有效添加量甚至比純品的建議添加量還要低10倍,但是也說效果很好,忽悠你真是沒商量!至于價格,我們會看到有些才幾元、十幾元一公斤,可想而知,產品的純度、品質到底在什么水平。一些公司的產品缺乏有力的數據證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