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奧明公司,作為全球動物健康和營養的領導企業之一,自2005年以來,一直秉承兩年一屆的亞洲營養論壇的舉辦傳統。今年的論壇已于10月14日與10月16日分別在山東青島和廣東東莞順利舉行,此后,演講團于10月18日至10月24日轉戰到越南胡志明市、韓國首爾,日本東京和印度海得拉巴繼續演講。 此次論壇核心議題為“營養經濟學-平衡全球的營養與生產力:人-生長性能-經濟收益-星球”。中國的兩站各有近200名代表參會。同時,百奧明的全球CEO-Andreas KERN和百奧明亞太區CEO-Jan VANBRABANT等主要管理層皆出席了本次論壇。 演講者:Mary Barton-- 南澳大學名譽教授,澳大利亞 演講主題:飼料中添加抗生素和人類病原耐藥性的關系 現場口譯:關舒博士-- 百奧明亞太區霉菌毒素技術經理 抗生素的發明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而細菌耐藥性的快速出現,是21世紀人類健康的主要危機,其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和動物大量應用抗生素。細菌對新型藥物的耐藥越來越快,研發機構研發新型抗生素的動力減小,或許在未來我們將面臨對某些細菌無有效藥物的困境。近年來,金黃色葡萄球菌對甲氧西林產生耐藥,糞腸球菌對萬古霉素,肺炎雙球菌對青霉素耐藥,一些G+(如淋球菌和結核桿菌)、G-(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則出現多重耐藥,使得霍亂、痢疾、傷寒與呼吸道感染難以控制。 生長促進藥物在動物上的應用,使動物腸道病原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彎曲桿菌對多種藥物產生耐藥性,并通過耐藥基因轉移,導致人體內病菌也具有耐藥性。例如:泰樂菌素引起豬雞彎曲桿菌和豬鏈球菌耐藥,導致人彎曲桿菌耐藥;阿伏霉素導致人畜腸道球菌對萬古霉素耐藥;維吉尼亞霉素在豬禽腸球菌耐藥,引起人用的同類藥物喹諾普丁對禽腸球菌耐藥;奎諾酮類藥物和頭孢類藥物的使用,人感染沙門氏菌增加;飼料預混料和添加劑中的頭孢噻呋,導致超廣譜β-內酰胺酶的細菌產生;喹諾酮類(如恩諾沙星)在飼料和飲水中的應用,引起人和動物的大腸桿菌/彎曲桿菌/沙門氏菌對恩諾沙星耐藥性普遍存在。 此外,農業生產,社區,醫院,廢水處理以及相關環境因素,加快了耐藥性的傳播步伐。 目前,飼料中應用的抗菌劑有粘桿菌素,泰妙菌素,林可霉素,泰樂菌素,金霉素等;生長促進劑有卑霉素, 北里霉素等。如何合理應用抗生素是減慢抗生素耐藥的關鍵。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獸醫局、世界糧農組織倡導“減少抗生素用量;加強抗生素管理”的健康理念。一方面,控制非處方抗生素,禁止限制有價值的治療藥物用作生長促進劑,至少在群體給藥 (飼料,飲水)時要遵守。另一方面,改善環境衛生和飼養管理,選擇無抗替代物,如益生元,益生菌,酶制劑,植物提取物,有機酸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