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了解到,我國糧食產量已連續十二年增長,糧食庫存在不斷增長,受經濟全球化影響,2010年后進口糧食數量也在不斷增長。金融危機后,全球出現了大宗產品需求的疲軟,國家市場糧價與2011年相比,三大主糧價格下跌40%—50%。而我國為了調動農民積極性, 不斷提高臨時收儲價格和最低收購價,即便今年玉米臨時收儲價首降0.12元,仍高于國際市場。 山東魯莘飼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飼料加工的原料配比中,玉米原料只占了30%,而且是以儲備庫存糧或2-3年的陳糧為主,其余70%均為進口替代品原料。這是因為玉米替代品的價格比玉米的價格低,進口大麥和進口酒糟的到廠價格只有1700元/噸和1600元/噸,而同期國內玉米的市場價為1900元/噸,導致了各企業對替代品的消耗占了很大比重。 “國有庫存倉容能力不足,有外省某個地方出現了交人情費賣糧的現象。”劉同理說,也不排除期貨市場做空糧食的因素,他觀察到從六七月份開始有這樣的苗頭。 保護農民利益 當務之急能做什么 玉米賣不出,不光有經濟上的負擔,就連存糧的地方都難騰出。李樓村的李洪木就是因為沒有閑置的地方放置玉米,忍痛直接以每畝地700元的價錢賣的玉米槌。 談起自己種的200畝玉米,李洪木欲哭無淚。受了沉重打擊的李洪木,都有了要退地的念頭,“看看今年這形勢,我想起以后的路就覺得特別害怕,我寧可賠償違約金,也打算退地,不再流轉了。”如今,像李洪木一樣的種糧大戶都感覺特別失望,現在,他認識的種糧大戶中就有六七成的打算退地了。 省農業廳調研發現,在勞力和技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省部分農戶作出了適當的種植調整。當前,我省人均占有糧食930多斤,人均占有小麥450斤以上,還有大量農作物秸稈。所以,我省今年支持“糧改飼”的結構調整。省財政已同意整合糧食生產獎勵資金4000萬元,用于2015年我省糧改飼試點資金。 臨邑縣興隆鎮中興農機合作社承包2700畝玉米,負責人范忠星說,其中2000畝做秸稈飼料青貯,每畝產量7000斤,0.15元每斤,算下來純收入300元/畝,受玉米價格影響較小。 國家對大豆、棉花進行了目標價格試點改革,把價格和補貼分離,形成貼近市場的機制,同時注意保護農民合理利益,也有不少聲音呼吁能在主糧上盡快實施這項改革。對此,劉同理認為,價補分離需要巨額的財政投入,還需要較長的時間,盲目實施只能損害農民利益。 保護農民利益,當務之急應怎么辦?他建議,政府應在擴大倉容能力上下功夫,可以考慮將現有的高庫存部分轉化為生物質燃料,現在生物質燃料企業有加工能力。 另一方面,我省有小糧倉推廣項目,按照“政府引導、農戶自愿、共同出資”的原則,每戶農民只需負擔100元即可獲得一個造價為400元、使用壽命15年以上的彩鋼板組合式小糧倉,每年推廣15萬個左右,“可以擴大推廣范圍,藏糧于民,農民可以等價格上去了再賣糧”。來源:大眾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