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母豬不吃料處理 1.臨產豬進產房后評估出肢蹄情況并做好標記,提前預防護理,1瓶魚石脂+5支阿莫西林或紫藥水護理,后面加個麻包袋,一胎分婏一定加葡萄糖酸鈣,第二天可以再吊一瓶;產后無力的也要吊葡萄糖酸鈣。 2.喂料后1小時及時刮干凈料槽:經常檢查飼料是否新鮮,如發現有發酸現象,立即清理更換新鮮飼料。 3.規范產后母豬保健,避免藥物太苦,影響采食;可以嘗試使用恩諾清,泰萬菌素+地米硝唑。 4.有健康影響或產后恢復比較慢的及時增加吊瓶,確保母豬盡快正常采食。 5.母豬沒產干凈:吊瓶、肌注長效頭孢、灌宮炎凈或抗生素等。 1.煲姜糖水,每頭母豬50克,一天兩次;另外補充清熱解毒藥物。 2.吊瓶:魚腥草+3支阿莫西林;復合VB+苓連。 3.做好舍內通風。 4.每天兩次帶豬霧化消毒。 5.每頭母豬喂豆漿+魚粉,量翻倍。 6.使用好營養包與增重王,及時做好評估。 7.母豬外陰損傷或紅腫,使用紫藥水或碘酊連續噴灑3天,清洗干凈后涂魚石脂。 搞衛生時,仔豬在保溫箱內時間不能超過30分鐘;初生仔豬10分鐘后打開保溫箱門,及時放出來吃初乳。 四、做好舍內溫度有效監控,保證有效含氧量 空欄單元過道噴石灰乳白化;為了避免初生仔豬受涼,在吃奶區域墊紙皮保溫與防損傷。 五、腹瀉仔豬處理 香翁散十碳粉 、初乳,盡量減少使用抗生素。 1.拌料之前敲欄,讓母豬站立拉糞,快速清掃豬糞;然后喂料,喂完一次以后,再掃豬糞;再喂回頭料,之后再掃豬糞。 2.在產房每個欄配備一個掃把與一個拖把。把軟的掃把改為硬掃把。 3.每天及時清理。 母豬分娩前3天不趕豬,避免應激。 八、及時做好助產 1.關注產仔間隔:10分鐘內為正常,超過20分鐘要進行助產。 2.及時接產,避免仔豬著涼。 3.完善接產記錄:記錄排胎衣情況。 4.分娩檔案上墻:胎衣數、產程、產仔數、異常情況等。 建議使用宮炎凈,尤其是一胎母豬;一胎母豬注射長效頭孢;注射氯前列烯醇。 產后母豬建議添加奧茵美,預防產后應激和補充電解質,促進產后食欲機體質的恢復。 讓每個員工記住產后每天的飼喂量,按照料量標準進行飼喂。 早上和下午飼喂80%,中午飼喂20%,避開高溫階段,讓豬有個適應飼喂餐數改變的過程,并建議下午在5點鐘進行飼喂。 吃不完的料不要勻給其他豬吃,保持饑餓感,突然進行料量的提高會傷食,影響下餐的采食量,能有效保證母豬高峰期的料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