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作為我國重要的大豆(資訊,行情)主產區,其產量占全國大豆產量的40%多,2008/09年度中國大豆產量1600萬噸,其中黑龍江大豆產量700萬噸左右。 一、5月干旱,播種延遲 數據顯示,5月份(1日-29日),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大部區域平均降水量僅為9.6毫米,為195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小值;區域平均氣溫為15.9℃,為195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值。旱情波及黑龍江省13個地市和農墾總局,嚴重受旱地區由西部的齊齊哈爾、大慶、綏化擴大到佳木斯、黑河、鶴崗、農墾等東部和北部地區。黑龍江省旱情發展之快、范圍之廣、持續時間之長、風旱災交織程度之重為近年來少有。黑龍江省大豆的播種進度嚴重受到影響。 其后持續不斷的降水及人工增雨作業,緩解了黑龍江省前期出現的嚴重農業干旱,才使得大豆的播種得以進行。6月5-10日,齊齊哈爾等四縣市出現暴雨天氣。筆者也是這個時候第一次踏上黑土地。看到東北地區旱情已經有了一定的緩解,沿途所到之處也是一片綠意盎然。防汛抗旱指揮部統計也顯示黑龍江省受旱面積已減少。此次對旱情的炒作比以往時間要短,旱情對市場的影響力也相對有限。考察期間,大商所大豆合約期價也開始逐步的回落。 二、6月內澇,大豆生長期延遲 從六月開始,黑龍江大部分地區持續籠罩在低溫多雨的氛圍中,甚至部分地區出現有大風、暴雨和冰雹等災害性的天氣。對于處于生長期的大豆來說,低溫多雨天氣會抑制農作物的生長速度,進而在某種程度上將影響一年當中農作物的產量。筆者再次赴東北考察,探究事實的真相。 綜合實地考察及所收集的信息顯示,5月播種期干旱,大豆出苗率偏低。黑龍江干旱使部分地區大豆播種受阻,導致播期延遲;部分地區播后因干旱時間長,已播作物出苗不齊;進入苗期的作物植株弱小,苗情較差。6月生長期低溫多雨,延誤生長。黑龍江淅淅瀝瀝的雨開始改善全省嚴重干旱的土地,部分因干旱沒能及時出土的豆苗也都開始發芽生長。只是6月的平均降水量高于往年,部分地區甚至是往年的一倍,致使土地由旱轉澇,同時積溫不夠高進一步使大豆生長延緩,株高平均只有往年的一半。 截至到7月上旬因天氣原因大豆減產的范圍應該在10%左右。真正影響大豆產量的天氣是7月下旬至8月上旬,這個時間段如果天氣恢復正常,大豆將迅速恢復生長,前期災害造成的減產將明顯減弱。如果這個時間段天氣繼續惡化,將進一步加大對單產和總產量的影響。 三、8月再旱,緩解有望 7月下旬以及8月份是開花結莢期,是影響大豆最終單產量的關鍵時期。7月下旬以來,我北大部分地國東區降水持續減少,部分產區基本無有效降水過程,加上高溫天數較多,導致近期東北多數產區尤其是黑龍江西南部等地旱情露頭并迅速發展。而目前正值黑龍江主產區大豆結莢、灌漿,產量形成關鍵時期,旱情的不斷加劇對于秋糧產量形成造成不利影響,來自黑龍江產區的消息稱,“中部和東部主產區已基本完成大豆施肥和封壟,維持較高的氣溫加上陣型降雨,對于新豆近期生長暫無大礙,反倒有利于大豆作物的灌漿。當然,5-6月的不利天氣給大豆單產帶來的減產難以改變。” 8月中旬以來,大豆主產區黑龍江省天氣一掃高8月上旬的干熱表現,氣溫驟然下降且伴有明顯降水,顯著緩解了8月初以來的旱情。產區大豆的生長狀況也隨著降水的增多以及抗旱工作的逐漸到位有所好轉。 四、早霜擔憂難免,但時日尚遠 由于今年東北大豆生長期延后,目前產區氣溫降幅過大,如果后期遭遇早霜,大豆過早停止生長,產量和品質將受到更大的影響。而隨著目前氣溫的驟降,晚播大豆遭受早霜危害的可能性將會繼續增加。但是就目前早霜的題材炒作來看,還為時尚早,不會對行情構成大的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