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于美豆豐產預期壓力沉重、基本面缺少實質利多支撐,國際、國內大豆市場整體表現偏弱。
美農業部9月份供需報告是市場關注的焦點。由于進入9月份以來美豆主產區天氣繼續保持理想,無早霜威脅跡象,分析機構預期美豆產量將進一步大幅提升,這對市場構成持續壓力。9月美國農業部報告最終預估的2009年美國大豆產量為32.45億蒲,略低于市場預測的32.56億蒲均值(預測區間為31.86億-33.09億蒲),較上月報告調增4600萬蒲;預計2009/2010年度美國大豆結轉庫存為2.2億蒲,略低于市場預測的2.26億蒲均值(預測區間為1.78億-3.04億蒲),較上月報告調增1000萬蒲。應該說,報告結果符合市場預期,近期市場跌幅已經對其作了較充分的消化,但因國際原油、美股出現明顯回落,因此美豆期價繼續走低。
受近期全球主要國家政府紛紛表態將繼續執行寬松貨幣政策刺激經濟的影響,美元破位下探至去年9月份以來新低,國際黃金期價自2月底以來重上千點關口,這對大豆市場來說有一定利多提振,但由于美豆增產預期的基本面壓力過于嚴重,因此大豆市場受惠并不明顯。
目前,全球經濟復蘇道路仍多曲折,美國失業率、消費數據仍無明顯轉好跡象,而通脹憂慮引發的貨市政策潛在調整憂慮也增加了外部市場走勢的不確定性。近期伴隨著美元大幅走低,我們可以看到原油、基金屬等大宗商品均有滯漲跡象,唯一表現突出的就是具有天然保值功能的黃金,這說明實際經濟的商品需求并沒有明顯復蘇。另外,因政府保護主義引發的貿易爭端也將延緩全球經濟復蘇進程。9月11日期間,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輪胎實施為期三年的懲罰性關稅。隨后,中國商務部即宣布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汽車產品和肉雞產品啟動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審查程序預以回應。中美大豆貿易是否會因這種貿易摩擦而受到牽連值得我們關注。
國內大豆現貨市場近期表現平穩,港口地區進口大豆分銷報價維持在3700元/噸水平,黑龍江產區油廠因無豆可榨大都處于停工狀態。進入9月份后,預期的“雙節”前油、粕需求將明顯增加情形并沒有出現,加之近期美盤下跌令進口大豆成本回落,這均對大豆現貨價格形成壓制。按上周五美盤估算,11月份裝船的美豆到港成本約在3600元/噸左右。由于按當前油、粕現貨價格測算,進口大豆壓榨產出要比國產大豆高出大約110元/噸,因此如果港口油廠采購國產大豆成本高于3490元/噸,其還會選擇使用進口大豆。而就目前來看,由于國產大豆主要集中在國儲,而且是以3750元/噸的順價銷售,因此在競爭中處于明顯劣勢。
國儲大豆第八周拍賣計劃銷售49.79萬噸,實際成交2.93萬噸,成交率5.88%,成交均價3772元/噸。此次成交量數量已是今年拍賣以來最多的一次,但其中很大一部分為國標二等大豆,質量要好于油豆。此前市場傳聞的國家給予油廠200元/噸國產大豆加工補貼的政策仍未見出臺。就目前來看,隨著新豆上市日期日益臨近,這個時候出臺陳豆加工補貼政策的可能性已經非常小。即使補貼,我們認為也更可能是針對油廠新豆收購,因為這樣既解決了國儲庫容不足的問題,同時也助于穩定新豆現貨市場、更好保護農民利益,但這可能將令國產大豆相對進口大豆繼續處于“價格高地”的局面。國產大豆困境的出路還是在于國家加大對油廠補貼力度或是等待市場的根本好轉。
隨著美農業部9月份報告塵埃落定,我們需要重點關注外部市場影響以及“雙節”前國內終端現貨需求表現。毫無疑問,當前大豆市場仍處于弱勢當中,但美豆2.2億蒲的庫存預估恐難令期價有進一步下跌的空間,而且國內大豆減產、現貨成本也將構成底部支撐,盤面保持低位區間振蕩可能性較大。技術上,關注美豆900-880美分區間支撐表現,上方阻力位940-950美分;連豆1005合約對應支撐位3500元一線、阻力位3650元。建議近期以短線波段操作為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