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務院批復通過《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黃河三角洲的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但是,筆者最近調查發現,很多地方和企業都在為資金短缺而苦惱,資金瓶頸已經成為制約該區域下一步大規模開發的突出問題。 站在牛圈前,山東省陽信鑫源畜牧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立波的表情有些無奈。由于資金有限,他的養殖場二期工程遲遲不能上馬。楊立波說,借助黃河三角洲的發展,咱企業擴大,應該說是個大機遇,但困難也就大了,企業需要更大的財力和物力的投入。 幾年前,楊立波和幾個合伙人組建了畜牧養殖公司,經過幾年的探索,他們生產的無公害肉牛獲得了市場認可。面對不斷走好的市場形勢,楊立波想擴大生產規模,進一步把企業做強做大,但由于資金缺口太大,他擴建廠房的想法一直無法實現:“斷斷續續,資金富裕一塊兒咱就干一塊兒。” 據測算,該養殖場二期工程啟動資金至少需要500萬元,而僅憑楊立波個人在短期內根本無力籌措,他曾嘗試著到當地金融機構協調貸款,結果發現,幾乎沒有人愿意貸給他:“就咱這中小型企業貸款這一項很難操作。市場需求沒問題,整個模式也沒問題,就是資金缺口太大。” 在陽信縣,像楊立波這樣受資金困擾而無法擴大生產規模的大有人在。陽信縣畜牧局副局長冀榮博告訴筆者,陽信的肉牛產品占據北京市場的30%、天津市場的50%以上份額,但是在發展過程中,資金短缺時時困擾著企業和縣政府。 沒錢買牛了,賣了一部分牛,剩下那一片地楊立波養殖場的二期工程建不起來了。企業拿不出錢來,他買不進牛,他不賠錢嗎?讓縣里再拿出錢來搞補貼,這個根本辦不到。 隨著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的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一系列的宏偉藍圖將付諸實踐,資金短缺在這一地區顯得尤為突出。從某種角度講,融資的成敗已成為制約“黃三角”開發建設速度與質量的關鍵因素。 人民銀行經濟研究局副巡視員王宇說,僅僅依靠山東省現有的金融資源和傳統的貸款方式是不夠的。王宇建議,土地資源豐富的“黃三角”地區可以在科學規劃內做足土地文章,以解決資金短缺問題。探索土地抵押融資制度,嘗試使用抵押貸款的手段,把土地資源轉化為資本積累。 在破解“黃三角”資金“瓶頸”的問題上,很多專家不約而同地想到了一個共同的辦法,參照天津濱海新區設立800億元渤海產業基金的辦法,建立黃河三角洲產業投資基金。 黃河三角洲建設辦公室主任陳光說:“國家規劃在黃河三角洲地區深化金融體制改革與創新,建立黃河三角洲產業投資基金,組建開發擔保公司。”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研究員王一鳴說:“這個產業投資基金,政府應該作為引導資金,要占股份。然后再吸納企業、金融機構包括私人都可以,引入這種私募的股權投資基金。” 黃河三角洲產業投資基金的建立能否徹底破解區域內資金短缺的問題還需要實踐的檢驗。與那些大項目、大企業的資金困境相比,“黃三角”眾多中小企業對資金的訴求更是望穿秋水。在新一輪大規模的投資開發、產業發展之前,“黃三角”金融體制的改革與創新的確已經迫在眉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