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上海黃浦江發生舉國震驚的“死豬事件”;伴隨死豬大量浮出江面,一起事涉威脅上海飲用水安全的突發公共事件也浮出水面;時至現在,“死豬事件”或漸漸淡去,但圍繞事件的種種問題仍在繼續發酵:死豬漂浮水源上,如何確保水質達標?在環境突發事件面前,除了看到生產和管理能力的落后與粗疏之外,還應追問為什么區域間的溝通聯動如此之難?動物免疫營養與健康養殖怎么辦……
實際上,不僅僅是上海,在不少地方,都發現過死豬投江。有湖南婁底居民2011年就反映資江中飄著死豬,2010年浙江錢塘江同樣被豬尸困擾過……
雖然呈現出來的戲劇化狀態抓人眼球,但死豬事件值得我們認真反思。
一方面,有生產者在無奈乃至無德之下做出的選擇。紅心鴨蛋、毒牛奶等,都能看到第一生產者在利益驅動下忘記基本責任。在死豬事件中,調查顯示,嘉興僅一個村每月就死豬七八千頭,不管是凍死還是病死,面對龐大的養豬規模,拋尸確實是個難題。
另一方面,也有監管職能的缺失。上海市表示,死豬投江不是今天才有,十多年來一直未斷。這讓人懷疑相關部門是否有“選擇性失明”。不管是有難度還是有盲區,涉及到公共安全,不能等到事發之后才亡羊補牢。
仔細想來,死豬漂流江上,涉及到多個部門。比如公開回應此事的環保部門,比如管理生豬養殖的農業部門,比如服務公共健康的衛生部門,甚至是食品安全部門,而且此事關系上海、浙江兩個省份。這樣的多頭、多地,也讓死豬事件更為復雜。
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調整方案,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變食品安全的分段監管為集中監管。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解決死豬問題所需要的答案。當務之急,當然是公開信息、保證水質、追究責任。但長遠看,如何規范“低、小、散、亂”的養豬模式,如何形成協調機制管好“豬的一生”,還需要各個部門、各個省份的合作聯動,共同給力。
動物疫病是養殖者不可逃避的問題,大規模的疫病不僅會直接給農場主帶來直接經濟損失,也是飼養環境變壞的顯現。
如何才能找到一個安全、有效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來實現綠色健康養殖?俗話說:“動物最好的醫生是自己體內的免疫系統!”當免疫系統正常運作的時候,它扮演一個強大的防線,能有效抵抗大多數的疾病;同時,營養與免疫系統存在非常密切的關系,動物的營養狀況影響著機體的免疫功能和對疾病的抵抗力。
由此可見,免疫營養在動物健康養殖中起著巨大作用。那么,怎么從營養的角度提高動物免疫力和抗病力?從而實現健康養
殖,生產綠色安全動物產品來保證養殖業可持續發展?是行業內關注的焦點并急切解決的問題。
繼成功舉辦“中國抗病營養理論與新技術高峰論壇”和“國際母仔豬營養與飼養管理高峰論壇”后,應廣大畜牧業精英的強烈要求,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將于2014年4月18日正式啟動“動物免疫營養與健康養殖高峰論壇”,屆時,我們將邀請國內外動物營養權威專家與畜牧精英共同探討一條更加有效的健康養殖之路,推動中國養殖業健康發展!
本次論壇會議,旨在幫助養殖家們防御動物疫病,減小在養殖過程中的因動物疫病帶來的經濟損失。同時,還在動物營養方面做詳細報道,大力倡導健康養殖。作為一個養殖者,不應錯過。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