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源性飼料是動物源性食品的投入品之一,也被普遍認為是震驚世界的“瘋牛病”的重要傳播媒介,因此,只有規范動物源性飼料產品的生產、經營和使用行為,對各個關鍵環節加強管理,才能保障動物源性飼料的安全衛生,才能保障人們消費動物源性食品的安全。為更好地貫徹落實農業部《動物源性飼料產品安全管理辦法》,現就魚粉、肉骨粉、血粉等我省主要品種的動物源性飼料質量關鍵控制點討論如下,供有關生產企業和管理部門生產、監管時參考,同時必須記住,動物源性飼料產品禁止在反芻動物飼料中添加和使用。
一、魚粉。魚粉的生產工藝主要有蒸干和脫脂二種,蒸干魚粉的生產工藝:魚粉原料——→蒸干機加熱蒸干—→成品(蒸干魚粉);脫脂魚粉的生產工藝:魚粉原料——→蒸煮——→壓榨(脫脂、脫去部分可溶性物質)——→干燥——→脫脂魚粉。
目前,魚粉生產中存在的問題:一是原料問題。剛捕撈的不能食用的小雜魚原料由于受貯存條件限制,往往不能馬上加工成魚粉,通常采用在小雜魚中加鹽的方法以延長保存期,這類原料生產的魚粉新鮮度達不到要求,且鹽分含量要超標;二是加工工藝問題。如蒸干魚粉含脂肪量過高,一般在10%以上,容易氧化,產品不易較長時間保存,既影響產品質量,且在夏季高溫季節甚至會在運輸途中自燃;三是蒸干加溫過度,致使部分魚粉蛋白質變性;四是摻雜使假問題,也是目前影響魚粉質量最大的問題。少數不法分子在魚粉加工過程中或在魚粉成品中摻入非魚粉類物質,通常有高蛋白的血粉、水解羽毛粉、皮革蛋白粉、肉骨粉、餅粕類等蛋白飼料以及米糠、麩、花生殼等農副產品,有的甚至摻非蛋白氮的脲醛聚合物、尿素等物質。目前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部門對付摻假的辦法主要是用顯微鏡檢查來鑒別,更先進的是用PCR擴增儀檢測原料的結構。
二、肉骨粉、骨粉。其生產工藝:動物廢棄組織及骨——→蒸煮——→脫脂——→干燥——→粉碎而成;動物骨——→高壓、蒸汽滅菌或經脫膠處理——→粉碎制成。
肉骨粉、骨粉關鍵的質量控制點是原料類型,有無摻雜使假,新鮮度如何,主要營養成分是否達到要求,為降低成本,不少廠商摻入羽毛粉、毛粉、蹄角粉、皮革粉等。對其產品檢查時,建議檢測項目為:顯微鏡檢查,粗蛋白、氨基酸、酸價或揮發性鹽基氮,必要時檢查沙門氏菌。目前最難達到的是新鮮度指標,即酸價過高。
三、血粉、血漿粉(血清粉)、血球粉(血細胞粉)。血粉生產工藝有噴霧干燥、發酵、膨化、滾筒干燥等多種工藝,其中噴霧干燥法、發酵法較為多見。 1、噴霧干燥法工藝:豬血收集——→血液貯藏罐——→噴霧干燥——→包裝; 2、發酵血粉工藝:家畜屠宰血+糠麩+菌種——→混合發酵——→低溫干燥——→粉碎。 3、血漿粉(血清粉)、血球粉(血細胞粉)工藝:豬屠宰—→豬血收集—→冷藏處理—→冷藏保鮮運輸—→血球與血漿離心分離——→分為血球和血漿二部分:
血漿——→血漿濃縮—→血漿貯藏罐—→高壓噴霧(微生物滅活)—→無菌條件下包裝—→低溫貯存;
血球——→血球濃縮—→血球貯藏罐—→高壓噴霧(微生物滅活)—→無菌條件下包裝—→低溫貯存。 血粉的特點是粗蛋白含量高,但適口性、消化吸收率低,有效利用率相對較低,豬禽飼料中添加比例不能過高。血漿粉和血球粉的生產工藝較復雜,生產成本也較高,但質量好,有效利用率高,近年來,在乳豬料和仔豬料中開始使用。目前,國內在大型生豬屠宰場均設有血漿粉(血清粉)、血球粉(血細胞粉)生產車間,以提高屠宰副產品的利用率和附加值,且能保證產品的質量。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