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施增斌
轉自:養豬職業經理人
微信ID:YZZYJLR2016
豬場成本控制系統:良種基因+精準營養+生物安全+環境控制+規范管理
1、PSY每增加1頭,肥豬成本降低0.12元/kg
2、斷奶至育肥7-120kg,料比降低0.1,飼料成本降低30元/頭;終端公豬自身的料比降低0.1,公母各半,則公豬對肥豬的料比影響是0.035,相當于一頭肥豬飼料成本降低10元;按公母比例1:80,一頭自身料比降低0.1的公豬每年對其1600頭后代的飼料成本貢獻是“降低16000元”,所以選擇公豬時必須要有優秀的生長數據。
3、一份豬精80ml所含精子數30億與12億的配種和產仔結果基本一致,因此可以使優秀公豬利用最大化。
4、產活仔數9.5-11頭區間:每增加0.5頭,對斷奶成本下降12-15元。
5、精準營養:精準原料檢測+精準營養需求+精準配方調整+精準生產加工+精準飼喂管理
6、在整個妊娠期總采食量一致的情況下(290kg),“高低高”模式比“步步高”模式顯著提高的產活仔數(0.4頭)
7、不同妊娠階段有最適背膘(“步步登高”:0d-16.9mm、30d-18.84mm、90d-17.54mm、110d-18.42mm;“高低高”方式:0d-14.93mm、30d-15.59mm、90d-17.18mm、110d-18.14mm),過肥或過瘦均導致生產性能降低;建議采用“高低高”飼喂模式;母豬膘情控制是母豬飼養管理的核心。
8、妊娠后期90-110d提高飼喂量會大幅提升母豬背膘沉積,但不能顯著提高生產性能和初生個體重,反而降低了斷奶頭數、增加飼料成本,不建議后期提高飼喂量(建議2.8kg/d為好)
9、妊娠日糧蛋氨酸/賴氨酸比值(0.27-0.47):當產仔數不超過12頭時,提高日糧的蛋氨酸水平沒有改善生產性能;產仔數超過12頭時,提高日糧的蛋氨酸水平可以改善生產性能,蛋賴比值為0.37時性能最佳。
10、在生長豬階段采取自由采食的方式比限飼可以獲得最佳的生長性能和錢肉比。
微信圖片_20171206101839.jpg (266.35 KB, 下載次數: 5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12-6 10:15 上傳
11、規范管理:采用同期發情、同期分娩、體系規范、技能提升、對標管理、激勵機制、數據管理、周均衡生產體系。
12、空懷母豬比例控制在6%以內、后備母豬利用率92%、斷奶7天發情率90%
13、人均飼養母豬:直接生產類員工100頭/人、非生產類員工85頭/人。
14、斷奶仔豬平均人工成本:26元/頭
15、懷孕最后一周一直到配種添加葡萄糖150-200克/天;
16、出生重相差0.6kg(1.2-1.8)、21d相差0.8kg、65d相差3kg、149d相差7kg。
17、妊娠后期根據母豬歷史產仔數提高飼喂量0.3-0.5kg/d,建議使用攻胎料:更高的氨基酸含量、能量和維生素。
18.哺乳母豬飼喂:產前一周2.8-3.0kg/d、產后10天每天增加0.5kg直至7kg。 公式為2KG+0.5K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