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現在,許多養殖戶關心春節后毛皮市場價格急劇下滑的原因以及飼養毛皮動物的前景。這里做一評述,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一、價格下滑原因
近3年來狐貉貂的生皮價格大幅攀升,且持續時間較長,大大激發了養殖積極性,致使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從業人員數量激增,存欄量翻番增長。但市場的需求量是有限的,供大于求局面的出現、市場飽和、產品積壓是導致毛皮價格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其次,春皮價格下降也和春節過后的季節因素和春皮集中宰殺,短時間集中銷售有關。另外大部分養殖戶為圖省工、省事自己不取皮不保存,活體賣給皮貨商。而皮貨商見機行事,壓級壓價,吹冷風嚇唬人,也攪亂了市場。去年冬季俄羅斯的貿易設限和今年2月丹麥哥本哈根裘皮拍賣會的影響也給今年春皮價格雪上加霜。總之今年春皮價格大幅下降有它的偶然性,也有它的必然性。
二、前景展望
毛皮動物養殖在我國畜牧養殖業中是一個新興養殖業。國外養殖已130多年,我國真正上規模養殖才二十幾年,就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養殖國。究其原因就是我國有自己的優勢:一是人口眾多、勞動力廉價、飼養成本低;再者農民對養殖效益的期望值低。我們生產一張優質狐皮的成本一般不超過280元,而芬蘭生產一張狐皮成本是550元。我們一個勞動力工資是每天30元左右。而在芬蘭一個勞動力每天工資平均60歐元(工作6小時),相當于人民幣600多元。雖然我國在毛皮質量、品種、設施、規模、科技、皮張拍賣及專業化、機械化、產業化程度等諸多方面還與國外存在著較大差距,但數年后我國必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裘皮加工貿易國和裘皮消費國。我國的毛皮動物養殖業也會隨之在潮起潮落中持續發展。因此,盡管近期國內毛皮市場價格下滑,養殖效益下降,但隨著市場的調節、市場需求的再度擴大以及北歐養殖數量的縮減,相信毛皮養殖業不會垮掉。
三、幾點建議
1、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我們應珍惜目前黨和國家為新農村建設制定的各項惠農政策。抓住機遇致力發展特養業。目前,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我國現在的惠農政策。北美國家對養殖業沒有任何扶持。西歐國家對毛皮養殖業有的要限制并征收30%的高額養殖稅。而我國是大力扶持,取消農業稅及農業特產稅;創辦養殖小區用地與農業用地一樣對待,還有畜牧良種補貼,免費科普培訓等。
2、優化品種、一專多養。要樹立市場觀念。每年都要調整本場的品種結構,優化改良品種。有條件有能力的養殖場戶要堅持搞一專多養,以應對變化莫測的市場。藍狐飽和擴養銀狐;貉子過剩擴養水貂;普通貂過剩可引進短毛黑貂、彩貂;普通狐價低可引進彩狐。總之“西方不亮東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只要多養幾個品種,路就不會絕。
3、加大投入、科技支撐。越是在市場競爭激烈的時候越要加大投入,只有加大投入才能提高綜合競爭力。
4、科學管理、潛心經營。科學管理是養獸的關鍵:一是科學防疫,堅持防占99%,治病只占1%。二是科學用人,穩定好員工隊伍。經營主要抓兩項:一是購買飼料要優質優價;二是皮張的銷售要價高時有耐心;滯銷時有恒心;保本微利時有平常心。銷售策略要看兩點:價格上揚時看拐點,價格不再上揚了或略有下降即拐彎時要趕快出手;價格下滑時要看風險點,即價格暴跌至成本價時就不能出手。這時就需冷靜處理,壓貨存皮。一般規律少則半年多則兩年就會冬去春來。
黎明前的黑暗總是短暫的,毛皮動物養殖業的明天會更好!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