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針對集團化飼料企業(與一些專業化區域性優勢企業相比)普遍存在產品技術滯后,不適應企業所在區域的發展需要的這一現象。提出了一個課題:如何打造集團化飼料企業的技術體系,以適應新形勢下的集團化飼料企業跨地域的發展問題?并從當今飼料行業發展、集團化飼料企業技術管理、飼料專業技術人員從業理念及個人價值取向等方面多角度進行分析,提出了關于集團化飼料企業技術體系建設的探索性意見。
關鍵詞:集團化、飼料、技術體系
隨著飼料工業的迅猛發展,國內涌現出一大批跨地域的集團化飼料企業,如:正大集團、希望集團、通威集團、正虹集團、湘大集團、正幫集團等有代表性的企業。這些跨地域的集團化飼料企業無一不是從小企業或某一區域性企業逐漸發展壯大的,在技術方面:早期靠的是某一產品在低水平行業中的領先,以及高回報甚至暴利的情況下進行跨地域粗放型擴張;后來隨著行業逐漸走向成熟,更多的是以低成本、低價位產品,靠規模進一步發展的;近年來,行業發展日益成熟,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一些區域性優勢企業不斷涌現,如:六和(山東)、海大(廣東)、廣順(廣東)、禾豐(遼寧)、揚翔(廣西)、雙胞胎(江西)等有代表性的企業。集團化飼料企業歷經多年,甚至幾十年的發展,在資金、規模和整體實力等方面已取得一定的領先,但就其技術(產品)而言:跨地域的集團化飼料企業與一些專業化區域性優勢企業相比,除極個別專業化水平較高(如:通威集團以水產飼料為主)外,往往處于劣勢。這無疑給我們提出了一個課題:如何打造集團化飼料企業的技術體系,以適應新形勢下的企業跨地域的發展問題?相信以上提到的一些集團化飼料企業為此作了很多實踐性的探索,本文將從現今飼料行業發展、集團化飼料企業技術管理、飼料專業技術人員從業理念及個人價值取向等方面多角度進行分析,提出關于集團化飼料企業技術體系建設的探索性意見。
我國飼料行業從無到有,經歷了三十多年的發展,不斷壯大,為養殖業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為廣大人民提供肉食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據統計:我國2005年飼料總產量達一億三百多萬噸,僅次于美國,位居全球第二。隨著飼料行業的發展,在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行業的技術進步也表現明顯,體現在涉及飼料行業的各個方面,如:飼料加工設備、飼料添加劑工業、飼料產品、飼料原料、飼料質量保證體系和與飼料相關的教學科研等。
就飼料產品技術而言,經歷了以下幾個發展階段:
1、80年代以前:以農副產品(主要是糧食加工副產品)為主的混合飼料時代,此階段無技術可言,只是將可飼用的農副產品混合在一起,方面飼用而已。
2、80年代:屬于產品技術打基礎的起步階段,很多基礎知識和基礎數據是在這一階段形成的;行業發展已初顯雛形。
3、90年代:發展成熟階段,飼料行業基礎薄弱,但基于我國人口眾多,肉食品消費市場潛力巨大,而為養殖業提供物質基礎的飼料行業,從其發展到成熟很快就得以形成。產品技術得以全方位飛速發展,短短幾年畜、禽、水產預混料、濃縮料、全價配合飼料等產品層出不盡,技術水平不斷提高。
4、2000年至今:行業發展很快進入成熟后階段,行業競爭加劇,產品同質化明顯;加上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轉型,國有經濟的退出,加劇了行業發展進程。在一批專業化程度較高的區域性企業發展的同時,也倒下了不少不能適應新形勢發展的企業,尤其是一批國有跨區域的集團化飼料企業,最具代表性的屬曾經號稱“國有飼料第一”的江西民星集團,而與此同時,正大、希望也大有狼來了的感覺!
近年來的飼料行業的發展特點:
1、總體規模不斷上升,預測到2020年,我國飼料總產量將突破一億五千萬噸;
2、飼料行業已進入低利潤或微利時代,競爭進一步加劇;
3、行業發展的集中度將越來越高,飼料企業的集團化發展和企業間的聯合將進一步顯現,如:2005年新希望和六和的強強聯合就是這一具體體現;
4、飼料行業發展呈現上下游產業鏈的整和,形成優勢企業,如:廣東溫氏集團、以及處在探索階段的湘大集團、正虹集團等;
5、行業發展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顯現優勢,如:通威、海大的水產料,廣東恒興的蝦料、大北農的預混料、安佑及成農的教槽料和乳豬料等等。
6、飼料行業進入規范運作階段,如:食品安全、環保和無公害等的強有力措施實施;
7、從業人員專業化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不管老板(資產所有者)、還是職業經理人,其個人的專業素養將決定其在行業內的發展空間。
集團化飼料企業是隨行業發展而發展的,其運作模式在最先學習正大集團的同時,各自在不斷探索適應自己企業發展的企業文化背景,有作為跨地域集團化企業運營的共性,也有其各自的特色。但就其技術體系而言,不外乎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技術組織體系
集團總部(技術部)——片區(技術中心)——分公司(技術部/品管部)
2、技術團隊
①配方技術線路:技術部(部長/技術總監)——片區(分專業的配方師/營養師)——分公司(技術經理);
②產品研發線路:研發中心或技術中心(研發人員)——試驗基地(技術人員+專業飼養員);
③品管線路:品管部(質量總監)——片區(質量總監/品管專員)——分公司(品管經理);
④技術服務線路:技術服務部(獸醫總監)——分公司(技術服務人員);
⑤檢化驗線路:總部(檢測中心/中心化驗室)——片區(檢測中心)——分公司(化驗室)。
3、技術設施:主要是用于研發和檢測的設施。
4、技術體系的管理機制;
5、技術載體:核心預混料產品。
集團化飼料企業技術體系存在的問題:
1、技術組織體系——較為完善,但不夠規范的;大多存在管理職責不明確,不能按線路發揮管理職能。對技術體系重視不夠,技術的相關職能更多的是從屬于其它部門。
2、技術團隊——配備完善,但專業化程度不夠,人員素質偏低,人員本地化如何更好地適應公司所在區域的發展考慮不夠;
3、技術設施——配備不夠完善,專業化程度不一。在自我無條件實施時,很少借助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條件,不少是流于形式。
4、技術體系的管理機制——缺乏一整套的薪酬機制、激勵機制、考核機制、人才引進和人才培養機制等,還有,老板(資產所有者)或企業經營決策者對知識資本的認識不夠。
5、技術載體:核心預混料產品。主要表現為:
①過去曾一度作為企業技術的核心,企業制勝的法寶。其實預混料應認為是一種生產技術,即把在配合飼料中加量小的組分,先進行預混以方便使用,確保均勻;其作用更多的應理解為一種技術保障,有了它不致于導致某一營養素的缺乏,僅此而已。但絕大部分企業仍然把它當作很神秘的所謂“技術”,讓某一個人或極少數人操作,因此,常出現:缺乏技術人員集體智慧的綜合,不是這出問題就是哪出問題;缺乏應有的檢查和監督,甚至出現嚴重的失誤和違規事件。
②集團化飼料企業往往集中生產預混料(多在總部所在地,據了解:正大集團分片區集中生產),為了便于生產運輸,品種盡量少,這樣就存在所謂“一包藥打天下”的情況,對分區域適應性差;加上長途運輸質量無法保證。
③預混料產品被集團化飼料企業作為技術載體的同時,賦予它技術附加值的載體,利潤的重要來源。往往將產品價格定得較高,而內部考核機制又不健全,這樣無意之中導致分公司在保證利潤的情況下,產品定位出現偏差,缺乏市場競爭力,束縛了自己的發展。
談到集團化飼料企業技術體系建設,就不能不談及作為技術體系的主體——從事技術工作的飼料專業技術人員。目前的在企業中的從業人員有以下特點:
1、大多是大中專院校畢業的學生,不過各自的學歷、經歷差異較大;一直從事技術工作的稍有建樹,但一般學歷不高,碩士、博士極少。
2、由于飼料行業發展較快,給從業人員提供了很多機會和誘惑,因此,在從事技術工作的人員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學校畢業后從事其它工作,然后才轉過來做技術,這部分人員盡管學專業,但真正做起技術來卻不夠專業。
3、這幾年,新進入企業從事技術工作的人員中,一般本科及本科以下人員已經很少了,而碩士、博士等高學歷者居多,這些人有較好的專業理論基礎,但缺乏實戰經驗。在飼料行業技術日益成熟的今天,他們已沒有過去企業技術人員成長的磨練經歷,這無疑是一種遺憾!加之,在過分崇尚高學歷的氛圍籠罩下,他們也難免心存浮躁,無心鉆研。
在社會轉型時期,市場經濟發展的今天,對飼料專業技術人員從業理念及個人價值取向也影響深遠。飼料技術的知識價值如何體現?既是技術人員自身需思考的問題,也是企業(老板即資產所有者)需思考的問題。行業要發展,技術要進步,知識經濟在飼料行業中也必將得到體現!
通過對當今飼料行業發展特點、集團化飼料企業的技術體系現狀分析、飼料專業技術人員從業理念及個人價值取向的分析,不難看出集團化飼料企業技術體系存在的問題,飼料專業技術人員從業理念及個人價值取向的偏差,如何調整到理想的狀態來適應行業未來的發展?在此基礎上,結合本人從事多年集團化飼料企業技術管理和技術工作的實踐,提出以下觀點:
1、企業經營管理決策層(老板即資產所有者)①要認識到飼料技術在企業發展中重要性,技術同質是表象,不同質是內在的,是關鍵;②認識到技術(知識資本)是運營資本之一,不能否定較高的薪酬激勵是引進高技術人才的又一關鍵。
2、國家和飼料行業管理部門不時提出,未來企業技術創新是飼料行業創新的主體。但國家對科研院校的科研技術體系與市場經濟相配套的改革不同步,上述理念無法體現。同樣飼料企業技術研發投入不足,企業技術體系也無承裁能力,企業也就不是高技術人才發揮能力的首選。
3、集團化飼料企業對技術體系制定完善的管理機制,如:薪酬機制、激勵機制、考核機制、人才引進和人才培養機制等。否則,好的人才無法引進,就是來了也會因一系列的原因而離開。
4、國家或飼料行業對學術氛圍要有正面的積極的引導,行業內似乎有一種對高學歷者的盲崇,飼料技術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應用性學科,沒有專業理論知識固然不行,但有了高學歷而沒有從基層干起的踐行經驗同樣不行。還有,往往高技術人才缺乏組織管理能力,而管理人員有缺乏技術專業素養,因此,在集團化飼料企業從事技術體系管理的高技術人才,更有必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