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動物營養研究所源于原四川大學農學院畜牧獸醫系飼養教研室,1956年遷入四川雅安獨立建院,1959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4年招收博士研究生。1986年成立動物營養研究所,1989年批準為國家重點學科,1999年批準為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設崗單位,2000年所在一級學科批準為博士學位授權點、設立博士后流動站,2001年再次批準為國家重點學科。
動物營養研究所承擔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設有豬營養、家禽營養、水生動物營養、反芻動物營養、飼料科學和動物營養基礎研究室,主要從事豬、家禽、珍禽、水生動物、反芻動物和特種經濟動物的營養物質代謝、營養需要、營養調控、飼料營養價值評定、飼料加工配制技術以及交叉領域如營養與免疫、營養與生物技術、營養與微生態學的科學研究。
一、學術隊伍
研究所在長期的教學和科研實踐中,形成了以動物營養學科為主體的多學科相結合的學術隊伍。有動物營養專職教授15人、副教授13人、博士生導師13人、碩士研究生導師23人、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5人、國家“百千萬”工程人選1人、 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 有生化,生理,生物物理,家畜環境衛生,家畜生產等兼職教授、副教授9人。
二、研究條件
動物營養研究所是四川省省級重點實驗室,有2000余萬元的現代化設備和2500余平方米的現代化實驗室和占地34000余平方米的動物試驗場。實驗室能進行人和動物營養研究的常規成分、 能量 、氨基酸、脂肪、維生素 、微量元素、毒物、酶、激素、血液理化指標的測定,可保證專科、本科 、碩士、博士、博士后的教學、論文和研究需要,也可為委托單位培訓技術人才、進行檢測分析。
試驗場擁有價值近300萬元的從意大引進的現代化試驗豬舍一套(含公豬舍、妊娠豬舍、產仔舍、仔豬培育舍、肥育舍);有價值100多萬元的從法國引進的豬自動采食記錄系統10套;有300平方米的可進行-4℃~45℃氣溫調控的營養代謝實驗室;有能進行環境控制的雞、鴨、魚及反芻動物營養代謝實驗室。這些條件可滿足豬雞鴨魚及反芻動物的各類高檔營養試驗研究和各類人才培養的需要。
三、科學研究
本學科主要的研究方向有豬的營養、禽的營養、飼料營養價值評定及飼料資源的開發利用、分子營養、營養與免疫、魚的營養及反芻動物營養。其中,蛋白質營養、營養與免疫和分子營養方向,是全國最早設立這些方向的學科點或學科點之一。
研究內容上盡量觸及學科前沿領域,體現研究的新穎性。對植酸酶的作用、肽的營養、內源氨基酸的測定方法、仔豬的營養與免疫、豬雞鴨理想蛋白氨基酸模式及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基因的表達與營養調控、營養和豬肉品質的關系等方面的研究,本學科點是國內開展較早的學科點之一。迄今已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在豬雞鴨營養代謝和營養需要、硒鋅等微量元素的營養、鱉珍禽營養代謝和需要參數、飼用酶制劑的營養價值及應用技術等方面的研究系統性強,結果具有較高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在國內的優勢比較突出。 目前正在飼料安全方面開展系統的基礎和應用研究。
1996年以來,共承擔科研項目50多項。1978年以來共獲國家及省部級科研獎20多項,1996年以來發表論文300多篇,譯文110篇, 專著及教材20余部。
四、人才培養
研究所承擔了涉及多個學院的專科、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的教學任務。1978年恢復招收碩士研究生,1984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設置博士后流動站。在人才培養中,始終堅持質量第一。研究生培養數量多、質量高。已招收培養碩士研究生243人,博士研究生75人;現有在校博士生42人,碩士生101人。已畢業的研究生分布在我國19個省區及美國、加拿大、英國等,不少人已成為該地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的領頭人或骨干。在1987年全國動物營養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和學位授予質量檢查評估中獲總分第一,1988年全國畜牧學科類各專業博士點評審重點學科也獲本學科總分第一。1989年研究生教育獲四川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和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996年本學科點主編的《動物營養學》獲農業部優秀教材一等獎,1997年獲普通高等學校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本科《動物營養學》課程于2003被評為首批國家級精品課程。
五、學術交流
為了加深和拓寬學科領域,提高學術水平,研究所一向注重廣泛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在校內與動物生產、同位素應用、獸醫、動物生化、動物生理、生統、農經、食品等相關學科密切合作,在校外與中國農大、東北農大、浙江大學、南京農大、華南農大、中國農科院等院校有經常交流合作關系。
96年以來,與美國、英國、荷蘭、韓國、臺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合作交流。先后派出12人次出國考察、學習和合作研究,邀請了英國艾沃華州立大學、荷蘭ID-lel’ystady研究所以及美國北愛爾蘭農業研究所以及臺灣、香港等地學者、專家來校講學和交流。派出多人次參加美國畜牧學年會(美國)、中日韓國際動物營養學術研討會(韓國)、亞太經合組織研討會(北京)、“面向21世紀畜牧獸醫科技國際研討會”(北京),應邀作大會報告8篇。
六、科技成果轉化
本學科點通過人才培養培訓、技術講座、與企業聯合等形式及時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目前與四川通威集團、四川華西希望集團、四川鐵騎力士集團和福建閩科企業建立了博士工作站。科技成果轉化的直接經濟社會效益上十億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