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為大家貼上來
做好消毒 走出消毒誤區
◎未發生疫病也一樣要認真消毒
在畜禽養殖中,盡管有時沒有發生疫病,但如果不及時消毒、凈化環境,環境中的病原體就會越積越多,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引發疫病流行。另外,消毒次數不夠,不能進行定期的預防性消毒,就不能有效控制飼養環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數量。所以說消毒工作貴在堅持,要持之以恒。
◎ 已經消過毒的也有可能會發生傳染病
消毒預防是疫病防制的關鍵措施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措施。有許多消毒劑存在消毒盲區,況且許多病原體可以通過空氣、飛禽、老鼠等媒介進行傳播,即使再嚴密的消毒措施也很能全部切斷傳播途徑。因此,除了進行嚴密的消毒外,必須有計劃地進行免疫接種和藥物預防。
◎ 消毒劑的殺菌(毒)能力表現
消毒劑效果的好壞,不是以殺菌能力取勝,而是看它的殺菌、殺病毒的綜合能力。有許多好的消毒劑,如廣泛使用的季銨鹽類消毒劑雖然有優秀的殺菌能力,但因沒有殺病毒的能力,因而成為有缺陷的消毒劑。
◎ 不是消毒劑濃度越高,消毒效果就會越好
濃度是決定消毒液殺菌(毒)能力的首要因素。但也不是濃度越高越好,要根據不同的消毒對象,按說明書上的濃度實施,保證動物的安全性。
◎ 要有足夠的消毒量,才能保證消毒效果
雖然消毒濃度夠了,但在使用時常常忽視消毒藥的用量。如果使用的劑量不能濕潤被消毒的物體,消毒效力就不均勻,只能是不完全的消毒。
◎ 按消毒藥的性質合理使用消毒藥,請勿盲目混合使用消毒藥
不科學的混合使用消毒藥,或消毒藥與清潔劑合用,消毒效果降低。
◎ 按說明書上濃度進行飲水消毒
高濃度或長期的飲水消毒,會導致畜禽腸道正常菌群的紊亂,影響消化機能,甚至導致畜禽中毒。
◎ 消毒前一定要做清洗、清掃工作
徹底的機械性的清除是有效消毒的前提。否則糞便、尿液、血液、體液等有機物的存在,以及舍內外環境中和設備器具上的污物、灰塵,都會影響消毒效果。
◎ 用適宜的濃度和足夠的劑量進行消毒
適宜的濃度和足夠的劑量是保證消毒效果的首要因素。要根據不同的用途,按說明書要求配置;消毒量以能均勻濕潤被消毒的物體為宜。
◎ 注意溫度和濕度對消毒效果的影響
殺菌(毒)效果與溫度呈正相關。在一定范圍內,一般每升高10℃時消毒效果增強1—1.5倍,配藥的水溫一般要高于15--20℃。熏蒸消毒也需要較高的溫度和相對濕度。
◎ 帶鴨消毒要防應激
帶鴨消毒可能會給鴨子帶來一定的應激反應,所以請不要隨意加大消毒藥的用量。可以在飲水中或飼料中添加多維等,以減少應激反應。
做好消毒工作的四個必須
◎ 必須建立完善的消毒防疫制度,持之以恒,嚴格執行。
◎ 必須樹立預防重于治療,消毒勝過投藥;消毒可以減少投藥,投藥不能代替消毒的觀念。
◎ 必須堅持消毒預防、免疫接種、藥物治療相結合的綜合防制措施。
◎ 必須注意消毒藥對配制、操作等人員的健康以及動物性食品中藥物殘留對消費者的安全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