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臨床癥狀
因奶牛營養狀況不一樣,臨床表現也不盡相同。相同的都是產后癱瘓,有些站立不穩,后肢搖擺,有些患牛有食欲,有些不吃不倒。體溫下降到36~37℃,肌肉震顫。有的舌脫出口外不能回縮,舌質青白發軟。有的呼吸粗厲,聽診肺部有啰音。有的體溫正常,陰門流出污穢分泌物。如時間過長,肘關節化膿感染,胃腸蠕動音弱,有時會出現瘤胃臌氣。
(二)辨證治療
根據臨床癥狀不同,治療應辨證與辨病相結合,才能有利于疾病的快速康復。治療原則是補血補氣,回陽救逆,大量補充鈣糖,增加血容量,保持鈣磷平衡。10%葡萄糖500~3000毫升,葡萄糖酸鈣注射液100~500毫升,維生素C2 500~1000毫升。體溫下降36℃時用654-2肌注50~100毫克/天。呼吸粗厲,肺部有啰音,心臟跳動快而弱者,應肌注樟腦磺酸鈉15~20毫升,維生素K3 10~30毫升,青霉素鈉鹽800~2400萬單位。四肢厥冷,舌體脫出能自如回縮,不吃不倒,體溫36℃者,在大量補充鈣糖的情況下,應立即水煎四物八珍湯胃管投服(切忌用瓶經口灌服,以免引起肺炎),補氣活血,回陽救逆,溫中臟腑為治則,方劑為當歸、黨參、黃芪、熟地各100~200克,肉桂、小茴香、炒白術、防風、陳皮各80~150克,白芍、厚樸、神曲、焦山楂、枇杷葉、甘草各80~150克,重用生姜500~1000克溫中健胃,驅散真寒。如癱瘓體溫正常,有食欲,陰道流紅色污穢分泌物者,治療宜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為主,在四物八珍湯中,減神曲、焦山楂、杷葉,加紅花、赤芍、益母草理血化瘀,元胡、白芷理氣調經止痛。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