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開產后發生持續性拉稀,往往造成雞只生長發育受阻,影響健康。產蛋高峰上升慢或無高峰期,用藥稍好轉,停藥后很快復發,久治不愈。本病的發生提高了飼養成本,降低了生產效益。
1 發病特點
發病日齡:主要以130~180日齡雞多發。
發病季節: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尤其夏季最為嚴重。
2 發病原因
2.1 應激因素
2.1.1 內在性的因素:雞只因生長發育,卵巢、輸卵管等的急劇變化發生自身應激。
2.1.2 外在性應激:換料、光照、免疫、飼養管理以及天氣變化等一系列外在因素造成的應激。
2.2 飼養因素
2.2.1 飼料中蛋白質的突然增加。
2.2.2 飼料中Ca、P等礦物質的增加均會對腎臟造成更大的負擔,出現拉稀。
2.2.3 飼料中粗纖維等難以消化成份的增加,因消化不良而出現糞便稀薄含水多。
2.3 疾病因素
2.3.1 大腸桿菌病:尤其是大腸桿菌引起的腸炎,更加重了拉稀現象,并且有零星死亡的雞。
2.3.2 腎炎:飼料中Ca和蛋白質含量的突然增加,以及治療這種生理性腹瀉大量使用抗生素或合成藥,從而造成蛋雞出現腎炎,此時雞群水瀉嚴重、產蛋上升緩慢,蛋色發白。3 主要癥狀
3.1 產蛋雞從開產到高峰期一直有腹瀉現象,表現為水瀉或糞便稀瀉。
3.2 拉稀癥狀非常頑固,用多種藥物治療無效,或僅在用藥時期癥狀有所緩解,藥停后很快復發,均無根本性療效,用藥時間過長反而會加重病情。
3.3 產蛋上升緩慢或無產蛋高峰,蛋重小,蛋殼顏色淺。
3.4 雞群中經常出現體弱發病的雞只,嚴重時有零星死亡。
3.5 肛門處羽毛常被稀便粘污,被毛不整或發育不良。
4 病理變化
4.1 腸道擴張,腸道內充滿液體和氣體,腸壁變薄,腸黏膜脫落等。
4.2 肝臟顏色變淺,有時表面有壞死灶,腎臟腫大呈蒼白色或有白色尿酸鹽沉積。
4.3 容易繼發大腸桿菌病、潰瘍性腸炎等癥狀。
5 防治措施
5.1 蛋雞開產時盡量減少各種應激,如根據體重、發育狀況掌握好給料,控制好開產日齡,緩慢增加光照,穩定的飼養管理等。
5.2 緩慢更換飼料,更換飼料時要有一段時間的過渡期,飼料中Ca或蛋白的增加一定要緩慢而適量。
5.3 做好蛋雞開產時和開產后的消炎防病工作,在飼料或飲水過程中多增加一些復方維生素。
6 用藥方案
6.1 藥物治療:可用阿莫西林、丁胺卡那霉素或高效安磷等抗生素預防或消除大腸桿菌等細菌性因素,最好用止痢散、白頭翁散等中藥拌料,藥量依各自說明,連用4天。
6.2 參芪多維大劑量飲水或益生素拌料,連用4~5天。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