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常見消毒劑之比較
溴氯海因
[化學名稱] 1-溴-3-氯-5,5-二甲基海因
簡稱:BCDMH
[分子式] C5H6BrClN2O2
[分子量] 241.49
可殺死多種病菌及病毒。可預防及治療由于細菌及病毒引發有水產養殖動物疾病。
[溴氯海因作用機理]
C5H6BrClN2O2+2H2O→C5H8N2O2+HOBr+HOCl
溴氯海因在水中能夠通過溶解不斷釋放出活性Br-離子和活性Cl-離子,形成次溴酸和次氯酸,生成的次溴酸和次氯酸具有強氧化性,將微生物體內的生物酶氧化而達到殺菌的目的。
[溴氯海因優點]
1.常規含氯消毒劑通常在使用時,其效果受水質酸堿度(即PH值)影響很大。一般在偏堿性的水體中使用,殺菌效果較差。在酸性水體中使用時,效果較好。溴氯海因可有效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在(PH=5-9)的范圍內均有良好的殺菌效果。
常規消毒劑在使用時,殺菌效果還受到水體肥瘦(水中有機物含量)的影響。較肥的水體施用普通氯制劑后,殺菌效果不穩定,溴氯海因由于能夠有效阻止有機物對于鹵素的消耗,因此在各種不同類型的水體中使用溴氯海因,均可取得令人滿意的消毒效果。
2.高效、廣譜:可殺滅細菌、真菌、微菌、芽孢與病毒。
3.環保、安全:使用后的殘留物是5,5-二甲基海因,為碳、氫、氧化合物。對環境無任何殘留毒害作用,不破壞水質環境。
[復方溴氯海因的配制]
復方溴氯海因(商品型)的配制(推薦):以24%的純品溴氯海因加76%無水硫酸鈉配制,混合單組分包裝。也可與其它鹵制劑復配使用。
二溴海因
[化學名稱] 1,3-二溴5,5-二甲基海因
簡稱:DBDMH
[分子式] C5H6O2N2Br2
[分子量] 285.94
可殺死多種病菌及病毒。可預防及治療由于細菌及病毒引發有水產養殖動物疾病。
[二溴海因作用機理]
C5H6O2N2Br2+2H2O→C5H8N2O2+2HOBr
二溴海因在水中能通過溶解不斷的釋放出Br-離子,形成次溴酸,生成的次溴酸具有強氧化性。將微生物體內的生物酶氧化分解而失效,起到很強的殺菌效果。
[二溴海因的優點]
1.二溴海因除具有溴氯海因的高效、廣譜、適用范圍廣泛、殘留小、不受氨氮/PH值影響等優點以外,二溴海因還具有其他鹵化海因不具備的優勢和特點:二溴海因在水中水解主要形成次溴酸,以次溴酸的形式釋放出溴。二溴海因釋放溴的反應很快發生,在水中迅速形成大量殺菌的次溴酸,而其他鹵化海因如:二氯海因或溴氯海因因為釋放鹵素離子的反應較慢,在水中形成消毒劑殺菌高峰的時間要相對滯后,所以二溴海因在需要相對快速殺菌的條件下擁有比其他鹵化海因更高的效率。
2.環保、安全:使用后的殘留物是5,5-二甲基海因,為碳、氫、氧化合物。對環境無任何殘留毒害作用,不破壞水質環境。
[二溴海因的配制](推薦):二溴海因的配制以20%的純品二溴海因加80%無水硫酸鈉配制。混合單組分包裝,也可以與其它鹵制劑復配使用。
二氯海因
[化學名稱] 1,3-二氯5,5-二甲基海因
簡稱:DCDMH
[分子式] C5H6O2NCl2
[分子量] 197.04
[二氯海因作用機理]
C5H6O2NCl2+2H2O→C5H8N2O2+2HOCl
二氯海因在水中能通過溶解不斷的釋放出Cl-離子,形成次氯酸,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強氧化性。將微生物體內的生物酶氧化分解而失效,起到很強的殺菌效果。
[二氯海因的用途]
本品是一種氯胺型廣譜高效消毒殺菌劑。具有活性氯含量高、氣味小、穩定性好,對人及動植物無毒無害,廣泛用于游泳池消毒及工業廢水處理,循環冷卻水和農用灌溉水系統。
[二氯海因的優點]
1.二氯海因是一種高效、廣譜、適用范圍廣泛、殘留小、不受氨氮/PH值影響的消毒劑。二氯海因還具有其他鹵化海因不具備的優勢和特點:二氯海因在水中水解主要形成次氯酸,以次氯酸的形式釋放出氯。二氯海因釋放氯的反應較慢,在水中形成消毒劑殺菌高峰的時間要相對滯后,所以二氯海因在需要相對緩釋殺菌的條件下擁有比其他鹵化海因更高的效果。
2.環保、安全:使用后的殘留物是5,5-二甲基海因,為碳、氫、氧化合物。對環境無任何殘留毒害作用,不破壞水質環境。
[二氯海因的配制](推薦):二氯海因的配制以20%的純品二氯海因加80%無水硫酸鈉配制。混合單組分包裝,也可以與其它鹵制劑復配使用。
碘制劑可應用于水生動物的消毒、調節生長與代謝、驅殺蟲等領域。目前市場中流通的碘類消毒劑品種繁多,商品名更是眼花繚亂,給養殖戶識別、區分同類漁藥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另一方面用戶用藥時常將其作為萬能藥,這些都存在一些誤區,本文通過介紹常見的碘制劑,盡可能地從機理上闡述它們之間的異同,以期為養殖戶選好藥、用好藥提供借鑒。
一、驅殺蟲制劑
元素碘對原蟲和蠕蟲有強大的殺滅作用,常用于驅殺寄生于魚類腸道內的艾美蟲,用法用量為:0.24g/kg體重或2%碘酊12ml/kg體重,拌入飼料制成藥餌,每日1次,連用4d。此外還可治療鯉嗜子宮線蟲病。元素碘見光易揮發應避光陰涼保存;不可與含汞物質混合,否則產生碘化汞而呈現毒性作用。
二、調節代謝與生長制劑
碘化鉀有補碘作用,通過甲狀腺激素參與幾乎所有物質代謝過程,若缺乏會引起壞卵多,鱗少、皮厚、皮下粘液性水腫,生長速度下降等現象;但過量攝入會導致動物中毒,一般飼料中添加量為3μg/kg體重或0.1mg/kg飼料。碘化鉀水溶液與空氣接觸易分解析出I2而變黃,穩定性較差;其所釋放出的游離碘,易影響維生素、抗生素等的效價。
三、消毒劑
(一)
無機碘(如碘、碘酊)
碘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其醇溶液能氧化病原體原漿蛋白的活性基因,與蛋白的氨基結合而導致蛋白質變性和抑制菌體的代謝酶系統。可用于殺滅附著在水生動物體表或受精卵上的芽孢和病毒,預防水生動物的各種病毒性疾病。
碘酊因同時含碘1.80%~2.20% (g/mL),碘化鉀1.35%~1.65%(g/mL),形成可溶性的三碘化合物,使碘的溶解度增加數百倍,降低了揮發性。可用于水生動物體表涂搽消毒,用0.1%碘酊浸浴魚類受精卵1~2h,再用紫外線殺菌后的水飼養幼魚,能有效地防治虹鱒傳染性胰腺壞死病的發生。因碘對胃腸道粘膜有毒性,易受堿性、還原物質、日光照射等影響而加速分解;碘酊對水生動物刺激性較大,現已較少應用。
(二)
有機碘
目前市場流通的碘類消毒劑絕大部分為有機碘,對細菌、病毒、真菌具有良好的滅活效果,因其穩定性好、作用持久、刺激性小、殘留低等優點而受到人們的青睞。
它是將碘與表面活性劑絡合,再輔以增效劑、緩釋劑等而成。由于與不同的表面活性劑絡合,絡合的間對位位置不同,輔助成分不一,生產出了應用于不同領域的碘制劑。
它們作用機理大致類同:碘直接鹵化菌體蛋白質,產生沉淀;而表面活性劑一般對細胞膜有親和作用,能將載有的碘與細胞膜、細胞質結合,使巰基化合物、肽、蛋白質、酶、脂質等氧化或碘化,從而達到殺菌的目的。
常見有機碘類消毒劑有:
⑴
聚維酮碘(PVP-I)
又名聚乙烯吡咯烷酮碘、碘絡酮,它是1956年由shelanski H A 和Shelansdi M V 開發的,分子式為(C6H6ONI2)n。按干燥品計算,含有效碘(I)應為9.0%~12.0%,碘分子首先與水溶液中的碘離子形成I3—,I3—與水溶液中的H+生成HI3分子,HI3通過氫鍵與非離子表面活性劑聚乙烯吡咯烷酮等分子絡合。碘載于表面活性劑所形成的膠粒中央,在溶液中逐漸解聚溶解,可保持較長時間的殺菌力。
它為廣譜消毒劑,對大部分細菌、真菌和病毒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殺滅作用,但對真菌孢子與細菌芽孢的作用較弱,主要用于魚卵、水生動物體表消毒;同時對病毒有不同程度的殺滅作用。具體用法用量為:30g/m3水體浸浴草魚種15~20min,可預防草魚出血病;鮭鱒魚卵消毒防病的常用量為:對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病毒(IHNV)用50g/m3水體浸浴15min;對傳染性胰臟壞死病病毒(IPNV)用30~35g/m3水體浸浴5min;對病毒性出血性敗血病病毒(VHSV)用8g/m3水體浸浴5min;也可在10L水中加入含有效碘1%的溶液50mL浸浴新購入的5萬粒虹鱒發眼卵15min,可殺死卵表IHV、IPN或細菌、真菌等病原體;250g/m3水體浸浴15s,預防鮭科魚紅嘴病;對蝦病預防用0.3~0.6g/m3水體浸浴10min;鰻鱺爛鰓病治療用0.8~1.5g/m3水體浸24h,連續2次;紅頭病用1~2g/m3水體全池遍灑,隔24h 1次,連續2~3次。在寄生有水霉菌的虹鱒親魚病灶上,可用1%PVP-I涂抹;對蝦爛尾病用0.1~0.3 g/m3水體全池遍灑。目前已有人在嘗試口服途徑給藥,但聚維酮碘口服劑型的制劑還有待研究。
聚維酮碘的殺菌效果與其所釋放出的有效碘濃度呈正相關,一般在較低濃度下,偏酸性環境下,穩定性好,有效碘濃度要高;溫度升高時殺菌力亦增強;在水體中有機物會抑制碘的作用。因此在實際使用時應根據使用對象、有機物的含量而適當提高用藥量,延長作用時間。
⑵ 季銨鹽絡合碘
它由雙烷基季銨鹽與碘絡合而成,表面活性劑季銨鹽能改變細胞膜通透性、破壞菌體酶系統,影響細菌新陳代謝,起到載體與助透作用。主要適用于對蝦疾病,如對蝦敗血癥、紅腿病、爛鰓病、爛眼病、黑鰓病、腸炎病和幼體菌血癥等細菌性疾病,以及白斑綜合征病毒病、桿狀病毒病等。用法用量為:全池均勻潑灑,預防時濃度為0.2~0.3mg/L;治療時為0.3mg/L,病情嚴重連用2d;空池消毒時濃度為0.8 mg/L。而其對病毒的殺滅效果,要根據含碘量的高低而定,王蕾等(2003)研究發現含碘量在0.5%時具有明顯的殺病毒作用。
⑶ 雙鏈季銨鹽絡合碘
雙鏈季銨鹽(雙癸甲溴銨)為陽離子表面活性劑,結構上比單鏈季銨鹽(如新潔爾滅)多含一個碳數為8~10的烷基,與碘絡合后殺菌效果顯著優于單鏈季銨鹽。
它對革蘭氏陽性菌作用較強,pH值為7時使用效果較佳,但不能殺死芽孢和結核桿菌,多用于防治爛鰓病、弧菌病等,還可用于殺滅蝦蟹固著類纖毛蟲。具體用法為:全池潑灑,預防時濃度為0.04~0.08ml / m3,每10~15d 1次;治療時濃度為0.16~0.24ml / m3,每7d 1次。
⑷ 四烷銨絡合碘
目前水產養殖上應用的是季銨鹽含量為50%的四烷胺絡合碘。它由雙鏈季銨鹽(雙癸甲溴銨)、碘、單烷基季銨鹽和另一表面活性劑復配而成,兼具了氧化性和非氧化性二者的特性,能有效地殺滅帶膜病毒和非膜病毒。
適用于魚、蝦、蟹、鱉、鰻、鱔等養殖水體消毒。用法用量為:全池潑灑,預防時濃度為7~11.2mg/m3,每15日1次;治療時濃度為14~17.5 mg/m3,每日1次,連續2日。幼魚、幼蝦、幼蟹應適當減低用量。
目前還有聚醇醚碘、碘三氧、雙氧離子碘等開始運用于水產養殖,但其作用機理及效果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探討;在畜禽上碘醚柳胺是鹵化水楊酰苯胺類殺吸蟲藥,氯氰碘柳胺對與血液循環接觸密切或吸血性寄生的一些線蟲有較好的驅殺作用,隨著水產藥理學研究的深入,這些碘制劑也有可能運用到水產中或為水產用碘制劑的開發提供了借鑒;值得指出的是,包括碘制劑在內的哪一類消毒劑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應根據消毒對象、所處環境與季節、給藥方式及用藥經濟分析等因素來選擇合適的消毒劑,以達到良好的使用效果。(王民權)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